东莞民俗9

家乡区县: 东莞市

东莞粤曲(白话地区长安、道滘尤著)
水乡凉棚,是粤曲的乐园,男青年聚在一起,就能演奏。东莞粤曲史上曾涌现上手玉、上手材、喉管雄、上手朱雄等名家乐手。
随着经济发展,这一民间艺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现在全市有业余曲艺社(队)、"私伙局"近300个,多才多艺且有自己固定的排练场地、乐器、服装、灯光、音响等。道滘镇长期参加活动者400多人。年龄从8-70多岁不等,其中不少是"粤剧家庭"。全镇每年演出达300多场次。东莞粤剧发展中心每周末举办"粤乐金韵"活动,安排一个粤乐社、队演出,2006年已演出40多场。

东莞粤剧(白话地区长安、道滘为盛)
东莞位于广东中部,大部分地区属广州话系统,又夹在粤剧盛地广州、香港之间,历来是粤剧之乡。东莞粤剧始于明末,[崇祯]《东莞县志》记载:正德年间,横坑曾以演戏饯鬼。武生王靓荣、小武王李松波、第一个文武生靓少华、一戏连演367场,何等非凡,数以百计的名伶都是东莞人。
客家山歌
东莞山区流行客家山歌,解放后,从山间地头登上了文化艺术舞台。1956年首届山歌手在中山纪念堂登台演出,《谷穗笑他矮姑娘》、《千年松柏万年青》等客家山歌还被收初中课本。清溪镇2004年成功举办“赣、粤、闽、桂”四省客家山歌邀请赛,使古老的客家山歌焕发出新的魅力。
东莞木鱼歌
东莞木鱼歌,又称盲佬歌,属曲艺类,可阅可唱。明末已在流行。逢年过节,庙会、婚礼生诞等,多请盲艺人弹唱助兴。木鱼歌书有500多种,被英、法、日、美、俄、新加坡等国家多个图书馆收藏并研究《花笺记》、《二荷花史》等最负盛名。经群众艺术馆抢救、推动,木鱼歌焕发青春。

祝灿明(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