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约前369~前286年﹚ 姓庄,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称为“老庄哲学”。
庄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深刻审视当时战争、压迫和各种不公的社会现象,客观分析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努力探求解决的办法,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即构建一个无阶级,无压迫,无征战,自然和谐的“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国”。他的理想社会有三个目标:一是无政治和规范的约束——自由;二是无人与人的互相倾轧——平等;三是无沉重的生活负累——快乐。这种理想社会,无疑是符合人类文明要求的。
庄子是伟大的哲学家。庄子在哲学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首先他提出了宇宙本原基始说。他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庄子认为道具有本原性,“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在以固存”﹙《大宗师》﹚。同时还具有普遍性,《天道》篇说:“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知北游》篇说“道”无所不在,《齐物论》说“道通为一”,“道未始有封”这些都体现了道的普遍性特点。按照这两大特点,可以说庄子为人类找到了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这个本原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基因。关于人的生成基因,庄子则认为是阴阳之气,人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秋水》﹚,在《知北游》中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不仅是深刻的,而且可以看出他已初步揭示出物质不灭这一自然规律。
庄子的政治主张是批判进而废除君主专制,主张君主实行效法自然的无为而治,提出君立应具备天地之德,行“爱人利物”之行﹙见《天地》﹚,只有“上必无为而用天下”,才能“下必有为为天下用”﹙见《天道》﹚,这就是庄子留给我们的最伟大思想——天人合一观。
庄子在哲学方面还有以相对论为主的辩证法,庄子还是进化论的先驱。庄子的哲学是一种解放哲学思想。他敢于冲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堪称思想解放的先驱,他对宇宙本体和人生问题的探讨,他所追求的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理念,对哲学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生价值的探讨已经并将继续起着昭示作用。
庄子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想像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其后世学者著有《庄子》一书﹙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鲁迅曾赞扬他的文章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说:“一般的散记文学,应该推庄子为鼻祖。”我国后世的许多文学家,都受他的影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