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或许是清溪镇上元这个宁静小村最热闹的日子了。蔡大王爷诞——这个日子对于许多人来说,甚至比新年还要隆重。近年来的龙岭古庙显得有些不同了。重新刷好的墙,洁白明亮;重新铺好的水泥路,宽敞干净;飘扬着五颜六色的彩旗,神采飞扬……
庙会当天,龙岭古庙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众多举着一撮撮香火的身影穿插在古庙的里堂和外堂,桌子前摆满了各式贡品,庙里热闹非凡。庙外左边的亭子和空地上,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或三三两两的打着客家长牌;古庙外的榕树下,有专人在吟诵着佛偈或用客家话唱着佛歌。
村中长者余伯伯说:“其实在农历4月17日晚,大家就为蔡大王爷诞坐着各种各样的准备了。来自各地的善信会提前来到龙岭古庙,村中的妇女则聚在一起,做红白相间的汤圆。”
18日凌晨,纪念蔡大王爷诞辰的纪念活动便正式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到中午后。晚上十二点,则是最热闹的时刻,那时,会有八人抬着安放着蔡大王爷神主牌的雅轿村游,而抬雅轿的人,必须是村中今年家里添男丁的男人,并举办三牲酒礼伙蔡大王爷,举行“请神“仪式。仪式由村里具有较高威望的老人主持,恭祝蔡大王爷万寿旦快乐。
“自小时候有印象时起,每年村里都会举行纪念蔡大王爷诞辰的纪念活动。全村的人都去赶庙会,甚至很多移居到香港的村民也会特意调整假期,赶回来烧香、参拜、吃客家盆菜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安康。以前是爸爸带我来赶庙会,现在是我带着儿子来参加,这项习俗已自然而然得到了延续。”村民蔡先生感慨地说道。
为了弄清楚蔡大王爷诞辰纪念民俗活动的由来,余先生还找来族谱翻阅。原来,龙岭古庙始建于1859年,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自那时起,纪念蔡大王爷诞辰的民俗活动便一直延续至今,蕴含了浓浓的客家文化以及上元村村民对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
假如说纪念蔡大王爷诞辰民俗活动承载了上元村村民祈求生活安康的那份祝愿。那么,清明节期间祭拜完“太公”即开山祖先后,上元村同村的宗族亲人就会组织“开伙”,在村里摆下宴席,烹调盆菜分享美食,共叙亲情,同时又承载了村民们对祖先的纪念之情。
清明节,村里同宗族的人组织“开伙”,都是村民们分工合作,一批人去拜祭祖先,另一批人准备宴席。一般来说,等一盘盘冒着香味的菜肴摆上桌子时,去祭拜“太公”的村民也刚好回来,大家围坐在一起,说着话,等开席,好不热闹。
杨阿姨回忆起清明时节大伙吃盆菜宴的情景,笑着说:“清明节人是比较齐的,尤其是一些定居香港的华侨也会回来扫墓。即使是春节,由于工作的关系,回来过节的人也有些零散,不像清明扫墓这天能这样齐聚一堂。小辈们看见村里的长辈都挨个问好,听着长辈的唠叨与小辈们的各种玩笑话,热热闹闹的,觉得非常亲切。”
端午,中秋,冬至,嫁娶,迁居……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不同的习俗给予传统或喜庆的日子以不同的韵味。或许,这一份上元村民对客家习俗的眷恋和看重,正是由那一项项的民俗活动串连起来,汇聚成了一股淳朴的民风,无惧于时间的冲刷,由村民们代代相传下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