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个白吉镇,这个地方的饼很好吃,很有特色,所以把这种馍叫白吉馍。白吉馍据称源自咸阳.是用上好面粉揉制后做成饼形,置铁铛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炉膛侧立,上下隔着铁铛板的炭火烘烤,稍顷翻面,双面焦黄即可.我一直以为烹制食物,外焦里嫩是难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馍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处.制好的白吉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配腊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腊汁肉夹馍”的“腊汁肉”要选上好的猪肉去骨用老汤也就是腊汁汤文火炖制。炖腊汁肉时汤锅里都放什么调料,那是人家的商业秘密,一般不传外人。有一次去吃腊汁肉时正至傍晚,见他们正在给汤锅里配料,这引起了我的兴趣,细观配料中有桂皮,草果,丁香,八角,小香等物,出呼我意料之外的竟然发现配料中有大块的冰糖。煮肉放冰糖?冰糖在煮肉时起什么作用?少加思索,恍然大悟,樊记腊汁肉出锅时那种透明的色泽,润亮的外表和饱含腊汁的那种柔软的质感可能与冰糖有关。我为了进一步弄清腊汁肉的制作方法有意和正在下料的师傅搭讪:“这么早就煮肉?”“哦。这肉要煮一夜呢。”“煮一夜?煮一夜不就把肉煮落锅了!”“哎不,前半夜煮,后半夜要闷。煮一夜?煮一夜就把肉煮日塌咧。”师傅一边说一边得意的用大汤勺扬起汤锅里的汤:“你看这汤浓不浓?煮肉的腊汁要浓,不浓就收不住肉。象你地用清水煮肉卧就把肉煮化咧。”听师傅这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
腊汁肉在战国时称"寒肉"."寒"是"韩"谬音,指韩国.当时韩国位于现在秦晋豫交界地带,所制腊汁肉闻名遐尔.秦灭韩后,"韩肉"制法传进长安.做腊汁肉要选用猪上等硬肋肉,加盐,姜,桂皮,丁香,蔻仁,大香等20多种调料煮成.陈汤煨制,较少加水.现在西安最有名的腊汁肉当属樊记腊汁肉,历史已近百年.选肉考究,调料齐全,火候独到,故色泽红润,酥软香醇.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的美誉.
得名古汉语"肉夹于馍",肉叫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 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 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算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向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剂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由樊凤祥父子俩创于1925年。已有70年历史。于1989年参加商业部"金鼎奖"评选活动,被评为部优产品。是当之无愧的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