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明,弱冠入庠,旋补廪生,27岁时中光绪举人。次年(1902年)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复得举人衔,分发广西候补知县。同年返粤,先后任两广高等师范学堂教员、两广方言学堂讲席。1910年,入张明岐幕。1917年北上任参议院秘书、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1923年任河南道清铁路秘书长。1927年,赴沈阳任奉天通志馆协修。1930年应邀赴东京鉴定“斯文会)所藏古籍,先后在北京三十多年,其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民国学院等校教授,1937年任广东省立图书馆副馆长兼岭南大学教授。
2经历
编辑
自幼年起一生嗜书,无所不览,尤喜杜甫、韩愈诗文。儿时常将赏赐钱托人代购书籍。他在读书和执教之余,访书为乐,中年后,自通目录之学,辛亥革命前后10余年,每天赴琉璃厂,必满载而归,使京都珍本、孤本皆能罗致门下。资金拮据时,不惜将夫人的奁物典买。为此有“卅年赢得妻拏恕,辛苦储书典笥裳”的诗句。京、穗而外,复至天津、开封、南京、武昌、苏州、杭州等,足迹所及,皆得善本。日积月累,藏书充栋,达数百万卷,储书箱400余只。历年常备二三人为之抄写,一人为之修补。常谓《四库全书》不完备,以清代最为疏漏,盖忌讳太多,搜采未尽,应予增补、重校、续修。自命书斋的藏书楼为“续书楼”,意在续修《四库全书》。其藏书之富,饮誉京华。曾云:“余藏书可作续修四库资料之八九矣”。1944年忽脑充血,全身瘫痪。10月,病逝于东莞,享年69岁。
3成就
编辑
伦明学识渊博,精通版本目录学,记忆力惊人。编有《续书楼书目》,未刊。开设书肆有“通学斋”。聘孙殿起(耀卿)代主持店务,孙殿起耳濡目染,遂先后撰成《贩书偶记》等目录著作多种。所藏之书,中途捐失不少。1947年,将全国图书捐于北京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有11大类,主要是经部的尚书类、史部的传记类、集部的别集类。著有《续修四库全书刍议》、《续书楼藏书记》、《王渔洋著述考》、《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稿》、《丁卯五言诗》、《版本源流》、《建文逊国考疑》等。另有《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均为学术界所推重。继叶昌炽之后,专国以后的藏书故实,凡142首。
4藏书经历
编辑
东莞人伦明,仅凭《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一书,即可成为其中一景。 [1] 藏书家枕席经史,沉湎青箱,我对他们的痴情,向有好感。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十余万种,数十亿册,早已跻身世界出版业大国行列,相比之下,人均藏书却远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若追溯藏书的历史,恐怕从有图书那天就开始了。尽管历史上曾有过焚书坑儒、战乱、饥贫甚至“文革”动乱时期,但藏书的生命力无法根绝。
生于1875年的伦明,正处于粤人南学的一个高潮期,其年代亦是研究近代中国学术地缘与流派的好时段。
《北江诗话》中,洪亮吉将藏书家分为五等:一:“推本求原,是正缺失”的考订家;二:“辨其板片,注其错伪”的校雠家;三:“搜采异本,补石室金匮遗亡,备通人博士浏览”的收藏家;四:“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旨意未尽窥,刻书年月最所深悉”的鉴赏家;五:“贱焦旧家中落所藏,要求善价于富门嗜书者”、“眼别真赝,心知古今”的掠贩家。按此分,伦明当为第一等的藏书家。
在藏书的生涯里,伦明努力搜集《四库全书》未收录书籍,他的书斋因而起名为“续书楼”,续是继续之意,取意立志完成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其实仅凭其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举,就当得起“腹怀诗书,雍容乃大;胸藏丘壑,志高通博”的评语。
广东藏书文化在近代的勃兴,除了西风吹拂、商贸发展等原因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清代末年,一批江浙藏书家在粤当官,如布政使姚�P元、兵备道陆心源、提学使沈增桐等,这些人都嗜好藏书。上行下效,一批藏书家陆续出现,著名如伍崇曜的粤雅堂、曾钊的面城楼、孔广陶的岳雪楼、潘仕成的海山仙馆。以后又出现了莫伯骥五十万卷楼、伦明的续书楼、潘宗周的宝礼堂、徐信符的南洲书楼,都可在中国藏书史上述一笔。
粤人重商之风尤盛,而学问之道,雍容乃大,非超越功利的无为之为不能奏功。若以急功近利和讨生活的商业市井眼光衡量要求,藏书这类酝酿久远的投入,自然难以继续。
藏与书的境界结合,自伦明之后,莞人难再现。
编者按:岁月无痕,找不到怀旧的理由。
在采写伦明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这位一代学人的纯粹与固执深深感动,在叹息他壮志未酬的同时,我也有不少的失落。我固执地在东莞寻找着他残留在这个时间空间里的一点气息,却一次次失望。他的故居早已不复存在,后代也无从联系。
我们只能把目光投向北京,晚清至民国期间,伦明在北京生活居住了三十多年,所居之处,积书满檐下。如今,虽然伦明在北京的几处故里多已残败,但细细探访之时,仿佛依旧能嗅到那股股淡墨淡彩的书卷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