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07年04月25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将军专程到袁崇焕纪念园参观。迟浩田将军表示:“咱们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自古以来可以说是英雄豪杰辈出,袁崇焕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英雄,我们岳飞、袁崇焕都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褒有贬,经历坎坷,但是最终一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是公正的。”并亲手为纪念园写下了“护国爱民、英名永辉”的题字,高度评价民族英雄袁崇焕一生忠于国家、在民族大义面前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园内袁崇焕塑像由享誉国际的雕塑大师潘鹤教授精雕细琢而成,气宇轩昂,威震九天,重现了伟人昔日雄风;
十九幅袁崇焕传记浮雕精镂细凿,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记载了伟人峥嵘岁月;三界庙、袁督师祠结构精巧,典雅隽秀,蔚为壮观,是国内罕见的露天木质结构建筑;袁崇焕故居古色古香,袁崇焕“衣冠冢”古幽肃穆。园内曲径回廊、钟亭鼓阁、池馆水榭,错落有致,既有花香荔熟雀噪蝉鸣、湖光潋滟的自然风光,亦有儒雅悲壮的诗赋碑文。该园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胜地。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明史》袁崇焕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汉族。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
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历史评价
“只认定‘不怕死、不爱钱’与‘曾经打过’十个字耳。强敌压境,人方疾呼而望援,而崇焕为关门必不可发一援宁之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亦但是置将与卒耳。而崇焕置母妻子百口於军中。纸上甲兵,禁中颇牧人,可自命也。而实从矢石锋刃中,住奴而遏奴者,其胆气较练,而伎俩较实。”(《崇祯实录》卷八)
“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盖缘道臣袁崇焕平日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不然,何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乎?本官智勇兼全,宜优其职级,一切关外事权,悉以为之。而该道员缺,则听崇焕自择以代。”(《明熹宗实录》卷六八)
“初,虏势张甚。人心惶骇欲遁。自崇焕坚拒,气始振。关外九城得屹然拱护山海……藤县(袁崇焕)之于东陲,亦勋劳多矣!初,经略高第议弃宁前锦右。果如其说,则辽西将非国之有也。赖藤县力持,成宁远之功,士气少奋。”(《国榷》)
“柳河败绩,士卒西奔。崇焕狂呼邀截,使各还守信地。关外城堡幸尔得存。至于宁远解围,誓众效死。金启倧一炮打坏虏营一角,虏乃旋退,危城得全。崇焕虽死于法,不可顿没其功也。”(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五,天启六年正月)
“(袁)军门领诸将及一万四千兵……由间路驰进北京,与贼对阵于皇城齐化门。贼直到沙窝门。袁军门、祖总兵等,自午至酉,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退兵三十里。贼之得不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朝鲜《仁祖实录》卷二十二)
“自辽事者,所用人鲜有胜任者。当时所望成功者,惟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而崇焕先置于极刑,妻子流数千里,刑浮于罪,冤哉!”(《明季北略》二十四)
“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明史·袁崇焕传》)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清高宗实录》)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 。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梁启超《袁督师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