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饥饿营销

家乡区县: 东莞市

饥饿营销的产生

饥饿式营销是在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越如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类似于囤积货物、待价而沽。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是指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它属于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这一常识在营销学中被称为“饥饿营销”。

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饥饿营销”的终极作用还不是调节了价格,而是对品牌产生的附加值。这一来源之说虽然无从考究,但却非常实用,一些商家将这种手法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推广,在界内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

关于饥饿营销,首先小米老板雷军是干互联网出身的,深谙此道。
小米手机的成功,我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米手机在当前的配置下,如此低的价格,留住了相当多的消费者。1999的价格,拥有1.5GHZ的双核CPU,此外的夏普屏、1GRAM、4GROM等;
2、小米手机的宣传非常成功,小米手机一经发布就窜至各大网站手机版块的头条;
3、使用小米手机的潜在客户,小米团队是先做系统后做手机,在做手机之前已经拥有百万客户,这些是小米手机的潜在客户;
4、上市时间恰到好处,小米手机真正开始卖应该是2011年的10月20日,而开始大量发货的时间应该到12月5号了,发完预定的号已经是12月17日,而这一段时间的宣传,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小米手机,并准备去买手机。

我觉得很大程度是由于小米现在刚刚起步,产能不足,唯一的竞争力是它的性价比,产能的低下,资金不足,需要建立一定竞争的基础,决定了小米必须依靠这样一种销售模式来获得利润,设想一下,如果小米成为街机,饥饿营销对于强烈的市场要求来说,一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回收资金,扩大生产的速度和规模,重新摆到有严重需求的市场中,另一方面可以吊消费者的胃口,炒高知名度,减少广告投入成本,从微薄的转发量可以看出,其实很多时候以送手机为名,实则是在打广告,真正获得中奖的也许只是个幌子,可想而知,这间公司获得的利润那是相当可观的,低广告投入,高知名度,高回收资金率,足以在市场内壮大自己,稳固自己的地位。但这种饥饿的销售模式带来的缺点也是相当大的,有些人不愿等转向购买其他产家的手机,或者等其他具有好的参数手机价格下调,打败小米的性价比;到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也可以说是致命的,除非小米更代速度要快,继续它的性价比高之路。这是我个人对小米手机这种饥饿营销的看法,如果有一天它产能高了,资金足了,这种销售模式应该会被取代,它是特殊时期的方式而已

 

瞳梦(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