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的节日美食

家乡区县: 广东省吴川市

吴川人很讲究吃,即使现在的包点买卖很方便,在传统节日里也喜欢全家动手自己做包点吃,全家围坐在一起乐也融融。而且往往每个节日的食品花样也不相同,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
除夕到了,有钱的或人口多的人家往往做年糕,在春节期间吃;过去钱少的或人口少的就做圆笼,薄薄的,好炊,吃起来方便。年糕成了招待亲友和送礼的好食品。亲戚来了,冲上一壶茶,煎上一碟年糕,就是很好的招待。

“年晚煎堆,人人有份”,这一谚语好像本地没有多少孩子感受到。这里直到正月初二,人们才开始炸煎堆,做红桃米乙拜年。炸煎堆很有趣,一口煮沸香油的大锅里,香油滋滋的响着,冒着烟气;投进一些小圆米粉团,这小粉团在笊篱的按压下,像变魔术一样不断变大,由白色变成金黄色,散发出诱人的甜香,热烘烘的赶走冷气,给人一种很好的享受。做红桃米乙先要做坯,把坯放进有花纹的模子,中间装进馅,砸印出来,然后把米乙边剪成八角形。过去馅少时也有做“笠斗”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孩子们喜欢参与其中自己做,把粉团做成马、鸡、鸭、小鸟等动物,或者叫大人帮着做,并耐着性子等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美食出笼。

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逛完花街花桥,便做汤圆、煮八宝饭吃,以求全家团圆,财源广进,家庭幸福。汤圆、莲子、红枣、百合、糖水,样样清甜爽口,味道鲜美,沁入心脾,让人对新的一年寄以无限的希望。

二月初二,家乡的人们喜欢做田艾米乙吃,说是吃田艾可以清理人体内残留的猪毛狗毛,让人健康长寿。妇女们在野地里摘来田艾,洗净晒干,捣烂与米粉做成米乙。田艾米乙外表不太美,但里面的馅还是不错的,有芝麻糖的,有花生椰子丝的,在大人的劝导下,孩子们还是爱吃的。

三月三,人们又做鸡屎藤米乙吃。为什么三月三吃鸡屎 藤米乙?有人说鸡屎藤解热毒,这时候吃对身体有好处;过去还 有人把鸡屎藤米乙插在大门旁的香炉上。鸡屎藤有一种独特的香味,与田艾不同,味道更浓烈。

清明节扫墓往往带糕点去,过去是带拇指大小的小米粉糕去,是给在墓周围放牛玩耍的孩子准备的,防止他们过后破坏坟墓。现在已经不用担心了,而现在的点心是为自己准备的,而且多了蛋糕、威化饼、包子、糖果饼干等,式样不断出新,味道更加可口。

五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日 子,乡亲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一 样,都蒸裹棕吃,赛龙船。大 家用竹叶把经过双水浸泡的糯 米、蛤蒌、花生、瘦肉等包扎 起来蒸。剥开竹叶吃裹棕,双 水、蛤蒌的香味浓郁,蘸上白 糖,别有一番风味。

七月十四,人们做的是裹 儿米乙,用叶子把一条长粉团包 起来就是,只是加糖,很少见 有。据说也是有来历的,说它 是一条长扁担,是给祖宗担衣 的,虽然没有馅,不太好吃,但吃起来也方便。

八月十五中秋节,无疑就是吃月饼,吃糖果水果了。明月之下品尝月饼,合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或者亲朋好友串门聚会,倾心畅谈;孩子们吃着月饼,尽情玩耍,一派甜蜜祥和的景象。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尊老节,吴川一些地方都习惯给老人做寿桃米乙,举行晚宴祝寿。那粉红色的寿桃米乙,寄托着人 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希望。

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冬至到了,人们煲姜饭、炒炒米来迎接冬天的到来。又辣又甜的姜饭,驱除人们身上的寒气;炒米加上糖,甜脆可口,加上酒,更加芳醇醉人。

蔬菜捞(2014-11-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