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珠江下游东岸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是中国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的遗迹,距今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吴国就在此建郡,其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成为中国近代史标志性的开篇地和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清朝末年,中外闻名的虎门销烟就发生在东莞,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就在东莞诞生。中国历史上很多的名人也出自东莞,如民族英雄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著名画家邓白等,在中国书画界有着极高声誉的岭南画派也发端于此。东莞人性格开朗、精明能干,尤其是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充分发挥了东莞人的创业热情和潜能,把东莞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开放的前沿城市,也为中国的开放创建了标杆式的先例作用。
【南岭画派】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中国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被称为"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极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世人称为“岭南三秀”,属于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民族绘画流派。岭南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伴随近代中国各种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传统绘画。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但创制出具有时代精神、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绘画。其绘画中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具有现代绘画新格局。代表作有《寒江夜泊》、《珠江帆影》等。
【舞蹈】狮子舞、麒麟舞
麒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是太平、吉祥的象征。 麒麟兽的形象已有2500年的历史,最初是一种图腾、一种信仰。其后发展到哲学意义,逐渐进入文学领域,如韩愈写的《获麟解》、黄庭坚的《麟趾赞》等。麒麟文化发展到近几百年,更突出地表现为以麒麟舞为代表的民间舞蹈形式,其中特别以东莞樟木头为代表的客家麒麟舞为代表。东莞客家麒麟舞是客家人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结合东莞当地的民间风格,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集歌、舞、乐于一体,用于舞蹈的麒麟骨架由竹篾扎成,皮用各色彩布做成。分成头、尾两截,中间穿孔,舞者站在穿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在春节期间,入村上街挨家逐户恭贺新年。 今年来麒麟舞参加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东莞市也被授予“中国麒麟舞之乡”的荣誉称号。
【民间艺术】东莞木鱼歌
东莞木鱼歌,又称摸鱼歌或沐浴歌,是由广东话演唱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一般认为其起源于南朝萧梁时期,在佛教宝卷传唱的影响下,结合地方民歌而形成。木鱼歌的演唱形式颇为独特,表演时演唱者靠敲击一段刳空的硬质木头来掌握节奏或不用乐器伴奏个人清唱,唱词基本是七字为一句,内容通俗易懂。木鱼歌的内容大都是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也有一些佛教故事。现有的五百多部木鱼书,大部分是长篇作品,改编之作为数不少。 《花笺记》和《二荷花史》是木鱼书创作作品中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而《背解红罗》则是改编之作中影响较大的作品。
【民间体育】赛龙舟
中国的赛龙舟运动在中国南方地区很普及,在东莞成为了其当地特色的体育运动,东莞龙舟代表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夺得金杯。东莞沙田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舟之乡”。每年中国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五日,石龙及水乡各镇区连续举行一系列龙舟赛上以,成为东莞市一景,充分展现了东莞市人民勇于向前拼搏向上的精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