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时期,为创作大型舞剧《湘江北去》,陆原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创作。
陆原:这个佤族是每年要杀一个人,要祭天。祭了天,粮食才能长起来,他们的周围都是用那个,晋城叫圪针,用那个围着,就有一个门,进门抬头一看,挂着十几个人头,每年杀一个,据说我们解放军的一些勘探人也被他们杀过,我们去的时候,领导就说你们有胡子的人都刮了,到了那儿,他们知道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对我们也很优待。那儿的老百姓都还是挺落后的,有的男的光着屁股,就披一条布,我们只在那呆了一天一夜,老百姓还是请我们喝他们的米酒啊,给我们唱歌啊,我现在还写了个《边疆战士爱边疆》,
不论是抗战时期的战地宣传,还是和平年代的歌曲创作,陆原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她不仅自己倾心歌剧事业,还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后备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方天行,在接爱记者采访时说:“这里不得不提带我进入作曲之门的两位老师:指挥家兼作曲家田耘、作曲家陆原,他们是我们军队第一代有专业学历的音乐家。”
一九八七年,陆原应美国科罗拉多州州政府邀请,作为艺术指导随中国艺术团参加了科州丹佛举办的“中国周”活动。并于一九八八年荣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
一九九一年应美国科罗拉多州华裔表演艺术中心邀请,陆原赴美国科州讲学。
她的音乐作品舞剧《罗盛教》,用音乐不仅表现出一种奋发、激昂的军人精神,还升华为一种超越国界的人性关爱。她的作品还有大型舞剧《湘江北去》、《比武》、《打石雷》、合唱《祖国插上金色的翅膀》、《群山与战士》、《边疆路上马铃响》,三重唱《连队充满同志爱》,独唱《美丽富饶的长山岛》,齐唱《拥军》,二胡独奏曲《伲族歌唱解放军》,轻音乐《迎春舞曲》,以及和她丈夫田耘一起创作的大型管弦乐曲《南疆军民情谊深》等,近百余部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陆原不断走进部队,深入实际,立求在作品中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努力塑造出战士的英雄形象。在参加过历届会演之后,陆原于一九八七年离休。
离休后的陆老就更忙了。
陆原:你看我堆的一堆稿子是什么,是我写的歌曲,有抗日战争的,有解放战争的,还有后来在湖北、武汉军区,后来我就写歌写的比较多了,最近和一个作者,和他合作了37首歌。
最近,陆原还写了一篇《四个老乡聚会》,以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在文中,她这样写道“在纪念二战、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曾在晋城怒涛剧社工作过的四位女同志聚集在一起,回忆了这段战斗的历程,感到无限欣慰。”
陆原:我对家乡充满了感情,尤其是在太行山上,太行山是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我们很多的中国青年都牺牲在那里。虽然我在那儿没有坚持到底,但我后来逃出来也是为了抗战。
“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在革命的征途中,我们都经历了道路的坎坷的风雨的考验。为纪念二战及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我们聚在一起,回忆过去,沟通现在,互相学习,增进友谊,实为一件可喜,可贵而又有意义的事,我们非常高兴,愿将我们的心情遥寄给故乡的亲人,并由衷地祝愿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画面:田浩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演唱会
这是2005年8月8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田浩江独唱音乐会”。田浩江是一位世界著名男低音歌唱家,他的演唱受到世界歌剧界的瞩目。他就是陆原的儿子,也是陆原的骄傲。
陆原:我就跟着儿子,他到哪儿演出我就到哪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