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特产之风筝名人3

家乡区县: 潍坊市寒亭区

杨同科

杨同科是今杨家埠风筝的代表人物之一。杨同科继承和发展了潍坊杨家埠风筝的创作方法。一方面详细研究了杨家埠年画和风筝的有关资料,总结了老式木版三色风筝的民间传统精华,保持了杨家埠木版三色风筝的传统,又创新发展了风筝的题材和品种。

杨万善

曾用名华南,达善,潍坊市人。人们曾把他与杨家埠的风筝区分为:杨家埠的风筝为“婆婆鞋风筝”,杨万善的风筝称“万善风筝”。他制作风筝,多属于象形类,以板子,桶式为主。杨万善的一大贡献是,创新和发展了“潍坊风筝碰”的制作技艺。他曾家藏北方的和南方的风筝碰二十几种,他制作的碰是在旧式框架结构基础上,用竹条绑扎,能上天撒花,还能返回地面。

韩连溪

潍坊城区人,出身手工艺家庭。从未拜过师,却很会“偷师”。他受牟家风筝技艺的影响,凭者自小掌握的首饰制作技艺,集当时各家之长,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他扎制的硬翅风筝,构图奇特,代表作是“八仙飘海”“苏武牧羊”“钟馗捉鬼”“李逵探母”“仙鹤童子”等。在1993年春天潍坊的一次风筝大赛中,他制作的硬翅风筝,扎制别致,起飞平稳,轰动了会场。

康万香

(1899~1964年)。潍坊市东关后门街人。他能创作出各种造型不同,色彩不同的龙头,不少民间艺人赞扬他创作设计的龙头“构思独到,色彩相宜”。他制作的风筝大多是龙串。从他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造型和色彩上,似乎可见民间风筝大色块,重彩的工夫,又有潍坊风筝高手们的写实风格,被人们称为“康派”。

孙永春

1924年生,祖父孙文彩是扎彩艺人,靠做画匠,学铜匠过日子,父亲孙德绍,字举信,生于1883年,是潍坊当代很有影响的一位民间风筝艺人。1928年,全家在潍坊东关镇武阁外开了“庆春风筝铺”。孙永春12岁开始跟父亲学扎风筝,以串式最拿手。其作品取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绚丽。

婷尕澈(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