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市人才管理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户籍毕业生共有23507人,比2014年的毕业生增加了12%,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而高校和市人才管理办反映,他们最担忧的就是部分莞籍毕业生就业不积极。 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让高校担忧的一个“问题”,甚至政府一度专门出台措施促进莞籍生就业,的确令人诧异和深思。一般人眼中本地人就业具有“天然优势”,但现实中“就业难”的反而正是本地学生。莞籍毕业生热衷的就业去向,或重要的心理有这些:一是进机关事业单位,二是接班或家人安排工作,三是依靠村(社区)的丰厚分红。所以,实际上,莞籍生“就业难”是一个伪问题,正是因为就业不难,才出现找工作不积极的情况。而且,其中一些就业取向,比如热衷做公务员、富二代啃老等,也并非莞籍生特有,因此,不必过分渲染“莞籍生”标签。 但是,少数莞籍生就业不积极中展现的结构性问题,还是有讨论的价值。与普通富二代的个体优越以及对父辈的依赖不完全相同,少数莞籍毕业生的优越和依赖心理本质上是一个整体的本土区域结构性问题。也就是说,东莞三十多年的发展成果首先惠及的是本地人,他们获取发展红利和各种便利的条件得天独厚,这正是少数户籍生产生依赖心理、就业不积极的客观基础。 所以,解决莞籍生就业不积极的问题,关键就是要破除他们的依赖基础和依赖观念。从政府角度来讲,如果结构性依赖问题短期难以解决,那么,至少,目前具体政策取向当明确:应该不断刺激莞籍生到更广阔天地中搏击,而不是继续给他们“阳光雨露”,不是更加增强他们对本地结构性优势资源的依赖,因为长远来看,那不是保护他们,而是害他们,东莞正在跨越传统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迁终将消解他们依赖的基础。从莞籍毕业生角度来讲,应该放宽视野、更新观念、破除依赖,积极就业。现时代,人才流动加速,莞籍毕业生也不一定要留守在东莞,而是可以“走出去”,开拓自己视野,充实自己能力,有朝一日再回莞发展,这也是这座城市更新人才血液、永葆活力的途径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