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桢(1877-1946年)民国著名学者、藏书家。字子干,号沧海,又号篁溪,东莞篁村胜和村人。
张伯桢是最早留学日本的一批学生。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曙光。张伯桢毅然两度留学日本,希望能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祖国走上富国强兵的路。
在日本留学期间,正值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早期革命志士在海外进行革命活动,在日本留学生中,就有很多革命者。张伯桢广交了这批革命志士。其时日本当局对中国留学生诸多刁难,张伯桢参加了陈天华、邹容、秋瑾等发起的“留日中国学生罢课运动”,反对日本政府专为歧视中国留学生而定的入学规程。陈天华在这次罢课中跳海自杀,以示抗议。张伯桢撰写《光绪乙已留日学生罢课事件始末记》。张伯桢广泛接触了革命党人,有的还直接参与其事,熟谙内情,因而写下了《同盟会革命史料》、《华兴会革命史料》、《兴中会革命史料》、《宗社党史料》、《“苏报案”史料》等,这些书都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1908年暑假回国,张伯桢受聘为两广方言学堂教授,主讲法学,时年仅31岁。两广学堂创建于1906年,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将两广游学预备科馆和广州译学馆合并而成,是晚清时期学习外语较为完备的一所学府。1910年,赴北京参加廷试,“钦点”七品京官,任法部制勘司主事。并在当时曾参与“宪政筹备处”起草宪政草案,任副主稿。此后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唐绍仪到北京办公,新司法部成立之际,一切事务均由张伯桢和祁耀川办理。而张伯桢自民国元年直到民国17年,民国政府迁南京为止,在108位司法人士中,始终名列司法部监狱司第一科长之职。1928年。民国政府迁往南京,张伯桢却毅然辞去一切职务,从此息影京华,以著述、鬻文为业,致力于文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和编著。他著有《张篁溪遗稿》、《南海先生全书》、《南海康先生传》、《焚余草》、《篁溪笔记》等,刊刻《沧海丛书》一到五辑,广收乡贤袁崇焕、张家玉等的文学史料,有《袁督师遗集》、《袁督师配祀关岳议》等,又创办《正风半月刊》,刊登考证北京历史的文章,还有大量诗词、文稿等手记,这些著作对研究民国的历史,有较高的价值。
我的能力秀主页是:http://abc.wm23.com/yexiaoqing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6499611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