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发展规划

家乡区县: 湖南省祁东县

一、“十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是建设大投入、经济大发展、实力大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各项方针政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提速提质,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全县GDP由2000年的35.4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6.37亿元(可比价,下同),年均增长9.7%;人均GDP由2000年的4723元增加到7538元,年均增长9.8%。经济结构不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5:31:34调整为2005年的28:36:36。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8.7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6亿元,年均增长16.1%。投资得到较大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3亿元,是“九五”的2.3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财政实力大为增强。

(二)“三化”建设成效明显,产业特色不断显现

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产业支柱初步形成。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矿产开采、民爆化工、针织服饰、建材、制革、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逐步崛起,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己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80.79亿元,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43.41亿元,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37.38亿元,分别是“九五”期末的1.8倍、6.8倍、1.7倍。工业园区集聚功能不断增强。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到2005年,入园企业有23家,其中洪城变压器厂、耀宇服装、开福家具新厂、佳美彩印等18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黄花集团、金鹏草席、金泰米业、吉祥粉丝、三旺食品分别被国家、省、市确定为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黄花、席草、优质稻、香芋、中药材、水果、烤烟、生猪、山羊等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优化升级。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城主要干道基本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拉通了连接老城区和新城区的莲花路、竹苑路等主干道,实现了新老城区融合。祁丰新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元,县“四大家”机关、人民广场、市府大道、祁丰大道、南山大道等工程全面竣工,实现了县城重心西移。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1%提高到2005年的26.4%。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五年共投入6700多万元,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完成S317线白太段30公里、蒋凤线15.5公里、河粮线10公里的水泥改造;完成通村公路484.3公里。衡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祁东县城连接线建设顺利进行,全县交通状况大为改善。投入7800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投入3850万元完成了洪桥110KV主变扩容和县城部分电网改造,基本完成新区110KV变电站主体工程,双桥220KV变电站已完成立项、勘测和选址等前期工作。全县共投入1.2亿元加大了移动通讯设施建设,新建了53个移动基站,新增165个小灵通基站,全县信息覆盖率98%以上。曹口堰自来水厂、红旗水库大坝除险保安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国企改制成效明显。全县共完成48家国企改制,其中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共盘活各类资产2.6亿元,安置职工1800多人。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重现生机,洪城水泥有限公司、祁东制药厂、湖南省铜套厂等企业通过改制实现了做大做强。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近两年全县农民政策性减少税负3003万元,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006万元,发放良种补贴1460万元。教师、乡镇在编人员工资实现县财政统发。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政府职能有了较大转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医保、社保等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750万美元,引进内资39.5亿元,分别是“九五”期间的1.8倍和2.6倍。

李玉珍(2014-05-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