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县乾隆碑:200多年历史瑰宝屹立运河之畔

家乡区县: 沧州市沧县

中国经济网沧州7月4日讯(徐秀丽 通讯员郭聪慧 柴维维)在河北省沧县捷地乡的南运河河务管理处捷地闸所内有一座200多年的历史瑰宝——乾隆碑,它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下船观看分水河闸时留下的碑文,捷地御碑苑也因此闻名。乾隆碑于1988年被沧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又一道亮丽风景。  在捷地减河闸口北岸河堤上,远远就可以望见乾隆碑高高伫立在一家农户的院落里。乾隆碑分为碑座、碑身和碑帽三部分。碑座为青石细雕,整个碑帽由4条虬龙盘绕而成,碑身用汉白玉制作,高1.79米,宽1.25米,厚0.3米,其边框刻有千勾万连的云朵,其中石碑的仰面刻有乾隆亲笔的题词,两面皆有碑文,字体分大小两种,雕刻刀法细致,甚为壮观,虽年数久远,但碑文字迹仍清晰可见。

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睡眠正醒,问手下大臣刘庸,这是什么地方?刘庸不敢说这是捷地,唯恐谐音“决堤”触犯龙颜,便改口说:“这是醒龙镇”。为此乾隆下船提词,当时捷地曾一度叫”醒龙镇”,但终未叫响。

乾隆碑一面为七言诗,书于辛卯乾隆36年,一面为五言长诗,书于庚戌年。御碑记录了南运河的治理背景、重臣奏章、君臣合议、朝廷决断、施工改建,其效果良好,百姓受益,造福一方。这项工程,让天津、河北、山东百姓得到实惠。

据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乾隆碑一度遭到破坏,身首异处,碑帽和碑座被丢在一边,而碑身则被压胶厂当成了工作台,还曾被用做小河沟上的桥面,因此上面的花纹和字迹磨损严重。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捷地闸所出资,村民们也集资了一部分,使乾隆碑重新树立于减河岸边。

雾风(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