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名人》之 “茅盾文学 奖”第一人

家乡区县: 四川省简阳市

周克芹1936年10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艰难和困苦中度过的。15岁时他走出生养他的小山村,来到省府成都。父母希望他学手艺挣钱,他却想读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家中无钱供他读书学习,他便靠自己的努力,于1953年考上了“不交饭钱,不收学费”的成都农业技术学校。他在校6年,学了各种农作物的大田栽培技艺,其间开始不断小试笔锋。1954年,他的小说处女作《老盐工袁大爷》在成都《工商导报》上发表。
由于1957年曾投书党报为一些“右派言论”辩解,而被学校定为“政治不及格,不予分配工作”,1958年毕业毕业后,回乡务农;20年内,先后当过农民、民校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公社和区干部。他在农村一边劳动,一边刻苦地创作。60年代初,他正式在《四川文学》上发表了《秀云与支书》、《在井台上》等短篇小说。他用自己的笔表现家乡父老乡亲们克服各种困难搞好农业生产的意志和愿望,表达他对农村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他的那些清新朴素的作品,都收入了1979年出版的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
1978年,周克芹被调到乡里当农业技术员,他接触的范围更广了,这使他得以了解更多的情况,视野也更加开阔。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构思他的成名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简阳的绛溪河,冲积出奇异的葫芦状丘坝,形成大葫芦、二葫芦、三葫芦。从1958年起,他在这一方土地上务农20年。那时候,农民背太阳,周克芹太阳月亮一齐背。劳累一天收工时天已擦黑。回家揭开水缸,只剩缸脚水,于是,周克芹挑水桶,妻子张月英打电筒,到一两里外的古井担水回家煮饭。月落乌啼,周克芹陋室伴青灯,才开始写文章。一位周克芹的朋友说:“那是他生命中最美最美的时候!”他和张月英1962年在半间屋子里成了家。张月英坐月子没有肉吃。屋里“棒棒都没一根多的”。咋办?心一横:卖门板!“家无长物,勿须闭户”。周克芹不去近处的简阳城,而从山间绕远道去石桥镇,怕撞见熟人。谷草挽圈插上门板做出售标志。这情节后来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里,演化成金东水卖毛衣。后来,周克芹有了一间整屋,三面是别人的墙壁,第四面拦以晒席。约十平方米,安置一床、一柜、一桌,侧身进,侧身出。他的苦难,也是他的财富,他要为农民立言,他写了《早行人》、《李秀满》、《砖瓦窑》。
周克芹深深了解农民,四十年不吃皇粮,二十年犁田打耙,使他无须再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女婿们的性格和命运,早已在他的心中聚结而成,一旦提笔,便只求一吐为快了。这部20多万字作品的写作虽然只用了四个月,然而它却是与周克芹20年的农民历程一同孕育和成长的。
《许茂》被《红岩》杂志看中,立即决定增加印张,并用小五号字一次刊完这部23万字的小说,老作家沙汀读后,立即给周扬去信,大加赞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星期通过三审,创纪录地快速出书!1980年4月的《文艺报》同时登载了周扬与沙汀关于《许茂》的通信及殷白的评论《题材选择作家》。周扬说:“的确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沙汀说:“它不只是三年来反映……四川农村生活的佳作,就从三十年来反映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也相当难得。”它确实“有所突破”。全国一片叫好声,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同时决定改编和拍摄;两厂竞拍,结果很快便在全国上映,这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放映后,更引起了人们对《许茂》的广泛注意和研究。
这时,周克芹以一位农民作家的身分,先后因《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在1980年和1981年连续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11月,又以《许茂》成为首届茅盾文学奖六部长篇小说的榜首。
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周克芹,非常喜欢农村的环境,他说:“我是写农村题材的,只有农村生活才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他当专业作家之前,当了20年的农民,1979年当了专业作家之后,他仍然不离开农村。他是当地人,又懂得农业技术,既能为农业生产出点子,又便于联系群众,当地干部、农民都愿与他攀谈,人们热情地称他为“不管部部长”。
直到1984年他要到作协四川分会担任领导职务,周克芹才离开了他生活40多年的家乡。
周克芹最不服气的,是人家说他再超不过《许茂》,他一定要超过。作家要像蚕子一样,脱几层皮才长得大!很快,他荷重拿出了第二部长篇《秋之惑》。这是生命的田边地角里长出来的。有评论家认为:《许茂》是对文革十年的深思;《秋之惑》是对改革十年的深思。作品贯彻了他“感情积累”的文学主张。里面仍旧没有水火英雄,仍旧心痛农民,关注农民,与之呼吸,与之躁动,与之忧患,与之共对价值观念嬗变的阵痛。
周克芹从文学方面介入农村改革,有时候甚至比新闻界敏感,他对农村青年精神生活的追踪是超前的。
然而,作者的生命却枯竭了,1990年7月中旬,他才终于同意住院。医生诊断:“肝癌晚期。”8月3日克芹出现浅昏迷。8月5日,凌晨二时零五分,被当代农民称为知心朋友的我国著名作家周克芹,积劳成疾,以53岁的英年突然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他的长篇小说《饥饿平原》写出初稿还没来得及修改,另外有两部构思好了的长篇小说,还有许多已经写在纸头和本子上的素材、构思和草稿……
周克芹是一位以自己的情感和灵魂拥抱社会生活的优秀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获1980年和1981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册。

小睿睿(2015-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