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黄花

家乡区县: 江苏省盱眙县

     盱眙县东乡有个地方叫“黄花塘”,当年新四军的军部曾驻在这里。 相传“黄花塘”从前不叫“黄花塘”叫“黄昏塘”,是因为一个穷汉而得名的。
     很久以前,这里住着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都是天底下难找的好人,可是他们住的这块地方 却是块“凶地”。按阴阳先生说:住上凶地的人迟早会人死牛瘟遭大殃的。好人没有好报怎么行呢?这事让八仙中爱管闲事的吕洞宾知道了,吕祖爷决定拯救这一方生 灵,可他又怀疑这几户人家不是地道的好人,于是,他神眉一皱,想了个办法……。那一年,天大旱,粮歉收,水源枯。这几户人家靠着往年的节俭,一点余粮尚能免强度日, 只是吃水成了问题。幸好村头有一眼螺丝泉,每天点点滴滴能聚半瓦壶水,紧紧张张只能够 喝。
     有一天早晨,几户人又到泉边等水,忽见一个穷汉衣衫褴褛,面黄饥瘦地倒在螺丝泉旁张着 嘴等着滴滴清泉。眼见那人悠悠欲绝的病态,很是可怜,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那穷汉抬到村里 ,喂米汤,灌姜茶,不多时穷汉苏醒。问他,说是山东人,姓黄叫黄昏,因家贫无度行乞到 此,不幸身染饿痨病,只怕性命难保,遗骨他乡……,说罢痛哭流涕。


      几户人越听越可怜,一齐安慰穷汉说:“你不要难过,我们帮你求医治病。”穷汉说:“我 这病不是药能医治好的,每天只要五升米饭三瓢水调养七七四十九天,身体就能康复。”几 户人一听这话齐说:“这你也放心,虽然我们粮食不多,几家凑凑也够你将养两月,这村头 那眼泉水匀给你一半差不多也够三瓢。”
      就这样,几人家每天象服侍亲人一样一日三餐毫不怠慢,每天刮半壶水匀三瓢给穷汉 ?下的才匀给每户一点点救命水。眼看四十九天快到了,穷汉的身体亦已康健,直养的象铁塔 似的。到了四十九日那天,穷汉把几户召集到一起说:“你们这几户人家都是天底下难寻的 好人家,你们从牙缝里省下这活命的粮,活命的水度我活命,我黄昏两手空空无法报答,实 话不瞒你们,我学过地理,会看风水,你们住的这片地是块凶地,你们给我一副筐担一把锹 ,我要一个人在这村头给你们扒一面塘,一可解决你们饮水、用水的困难,二来还可以将凶 地变成吉地,明天你们家家大人孩子在家不要出门,更不要到村头去看我,你们要是不按 我的话做,塘就扒不成了。”


      第二天,几户人家就按穷汉吩咐谁家也没开门,眼看天近黄昏,几户人家都惦念穷汉,生怕他病体初愈再加上一天又没吃饭,别再累坏了,于是烙好饼,烧好汤,齐往村头看望穷汉。 这时,穷汉正干得起劲,肩上两筐土象座小山似的,一锹下去足足挖有斗大一个坑,锹起处 ,清泉直涌。村里人见状,不禁惊叫失声,穷汉一见村人齐聚村头,一晃身,无踪无影,可惜一面塘只扒了一半,众人方知穷汉不是凡人,但不知是哪路神仙,连连望空遥拜。
      自从村头扒了这半面塘,大旱年几户人家有水灌溉照样丰收。一年四季清泉不断,姑娘洗了 脸,容颜更娇艳;小伙子洗了澡,体魄壮如牛;老人喝了塘里的水,越活越年轻。为了感谢 穷汉,村里人把这半面塘起名为黄昏塘。从此,黄昏塘人丁兴旺,年景一年比一年好。
不知过了多少年以后,灾难又降临了黄昏塘。那一年,日本鬼子进中国,逢人杀人,遇村放 火,还用细菌武器传播瘟疫。黄昏塘的人得了一种病叫“瘪罗痧”,得了这种病上吐下泻, 手指干瘪,对复时人就死亡。开始时,村里人一天能死几个,到后来死的人躺在家里无人抬 。天那,黄昏塘难道就该灭绝了吗?……
      “嘀嘀嗒嗒——”一阵军号响,新四军驻进了黄昏塘,吓跑了日本小东洋。这些新四军可好着那,一进村就派卫生员抢救病人,一边帮大伙忙着打扫卫生,有几个胡子 兵刚从马上下来就领着娃娃兵看望病人,后来才知道那几个胡子兵还是新四军的大头头呢。
      新四军里有个姑娘叫黄花,是卫生员。人长得比七仙女还俊,手艺比华佗还精。自从她进了 黄昏塘,“瘪罗痧”没过几天就停了,好多人就剩一口悠悠气、准备到阎王爷那里去报到了 ,都被黄花姑娘给救回来了。黄花姑娘有双慧眼,她一眼就能看出黄昏塘的水里躲藏着许 许多多害人的病魔祸秧子。就见她捧着七巧玲珑的药盒围着四周朝里边撒几把八宝丹药,七天后黄昏塘的魔祸秧子全都给除掉了。黄花姑娘还建议,原先半面塘就做用水塘,吃水塘另 外再扒半面。她的话甜绵中听,新四军的头头们都相信。


      第二天,全体新四军官兵齐动手。别看那胡子兵头头们年纪不轻了,可干起活 来跟年青人一样。这回扒塘不象 以前,村民们不但亲眼看着扒,自己也一同参加扒,从早到黄昏把另一半荒地也扒成了塘。 塘扒好以后,军民双方一合计,觉得黄昏塘的名字不好听,不如改做黄花塘。从此,黄花塘 的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象两面镜子镶在村头。
      黄花姑娘每天都要到塘边给大爷、大娘或者给新四军伤病员洗衣服,在洗衣前她都要在水塘 里照照她那俊美的脸庞,梳理她那乌油闪亮的短辫子。每逢黄花姑娘到塘边时,村里的姑娘 嫂子、婶子大娘们总要偷偷地跟在后面截住她的路,巴不得把黄花姑娘抢回家好好地过上几 天。抢得不可开交时就到胡子跟前打官司,头头们总是笑着说:“你们不要争,等抗战胜利 了,我们就把黄花姑娘留在这儿做媳妇了。”
      后来,新四军要到别的地方打鬼子去了,消息一直是瞒着乡亲们的。黄花姑娘自然是不能留 下的,只好偷偷地背着乡亲们流了几夜的眼泪。一天夜里,村里人都还在梦中,新四军给乡 亲们留下了字条,黄花姑娘给生病的大娘留下了药,给房东大爷洗了最后一次衣服就悄悄地 随队伍走了。
天亮,乡亲们一见新四军全走了,心里非常难过。“黄花呢?黄花姑娘不是说留下的吗?”乡 亲们村里找不着黄花,又到塘边去找,塘边上只有黄花姑娘洗衣时留下的脚印。
      黄花姑娘啊,你什么时候还能再来呀?乡亲们每逢想念黄花时,总是到塘边去找黄花姑娘的 影子,人都走了,哪儿还能留住影子呢?村民们只好坐在塘边,嘴里念叨着:“黄花呀,黄 花……”
解放后,为了纪念新四军当年在这里的一段军民鱼水之情,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复了“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在军部陈列馆展厅里陈列着许多新四军当年在黄花塘的图片,您 想认识黄花吗?图片里那位最漂亮、象鲜花一样娇美的姑娘就是黄花。

紫鸢(2015-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