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企石镇介绍

家乡区县: 东莞市

     企石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北部,北临东江,总面积58.29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和1个社区。目前总人口12万多人,其中户籍人口4万多人,外来务工人员8万多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穗、深、港经济黄金走廊,毗邻京九线、广九线交汇的东莞火车站,距广州机场、深圳机场均约60公里。东部快速路和东江大道分别从南、北部横穿过境,境内的东平大道和湖滨路纵连两路,与省道S120企石段、企桥路东山段、宝石路、振华路、振兴路、企横路,以及新建的江南大道、环镇路、湖泉路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周边还有广惠高速、莞深高速、潮莞(虎岗)高速、博深高速,以及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的从莞高速、环莞快速二期,龙江东江大桥、东平东江大桥,轻轨R3线(二期)等路桥、轻轨工程,镇内外交通网络十分发达、便利。         

   企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千年古树秋枫、江边村古建筑群(入选广东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万福庵贝丘遗址(距今5000多年)、黄大仙古庙等优质文化遗产。境内山水资源丰富,得天独厚,拥有“一湖(东丫湖)、两河(东江、东引河)、三岸(东江南岸、东引河两岸)、四脉(虾公山、飞鹅岭、金椅山、虎斑岭)”及大大小小的山丘、湖塘、河涌,山清水碧,秀色可餐,生态环境优势突出。

   企石境内的山、水、林、木等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有“一湖”(东丫湖)、“两河”(东江、东引河)、“三岸”(东江南岸、东引河两岸)、“四脉”(虾公山脉、飞鹅领山脉、金校椅山脉、虎斑领山脉),另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湖塘,河涌,可谓山灵水秀、山水一色。这是企石镇得天独厚的生态遗产。

   东丫湖是企石镇不可多得的优美生态景观,也是东部工业园建设“现代生态产业园”的最重要生态依托,是东部工业园的“绿心”。企石镇境内的东丫湖面积达667,000平方米,湖面广阔,平静如镜;沿湖绿树环绕,山丘起伏,宁静优雅。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青山让湖水更添灵韵,是企石一道得天独厚的靓丽自然风光线。

  悠悠东江,南流入海,滋润了南粤大地,激扬着中华五千年的梦想,记载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崛起。

  江边村古建筑群集中在东莞市企石镇中部的江边村新围自然村,有沂川公祠、一江公祠、隐斋公祠、经国公祠、乐沼公祠、冠堂公祠、宜生家塾共7处,合计占地面积1995.73平方米,是江边村民纪念各房先祖的地方;冠堂公祠还是解放初期的东莞县第七区、第六区政府所在地,辖区有现在的企石镇、园洲镇(今属博罗县辖)的全部,石排镇、桥头镇、谢岗镇、石龙镇的部分。建筑群中最早的乐沼公祠、一江公祠和隐斋祠约建于明末清初,最晚的宜生家塾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这些建筑大多数是两进三开间院落式布局,硬山顶,灰塑梁脊,用红石或麻石作基础,砌青砖,内支石柱、木柱,精工建造;很多建筑在檐眉、墙壁及显著部位配置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目前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江边黄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围自然村交界处,占地面积654平方米。据《江边黄氏族谱》记载,江边黄姓先祖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今湖北汉口一带)几经周折南迁定居于江边,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0年),族裔黄学伊中举出仕为官(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倡议之下,兴建黄氏宗祠。清咸丰九年(1859年),族人黄龙韬因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后,对祠堂进行重修。祠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式混穿斗式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庭院式设计,使用36根石柱作支撑梁架。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回廊,三进另辟有左右厢房。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庄严、大方,具有早期珠三角建筑文化特色。祠内保存有明朝海瑞题赠的楹联(仿制品)一副,有黄学伊题书的正门牌匾,有清光绪皇帝嘉奖族人黄龙韬为“振威将军”的木刻圣旨,还保留有一批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筑构件,工艺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黄氏宗祠于1992年由江边村村民集资进行了修葺,1998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万福庵遗址位于企石镇江边村北的一处低矮台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较早阶段的贝丘遗址。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1960年首次发现,因该处原有一座人称“万福庵”的古老寺庙,将其称为“万福庵遗址”。遗址的中心区面积约12000平方米,年代距今约5000~6000年。自1961年至2001年,先后进行了四次调查和清理工作,出土和采集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并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该遗址的遗物以施赭红色彩的圈足盘和绳纹夹砂陶最具特征。万福庵遗址是东莞目前发现最早有先民生活过的地方,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所见年代较早的贝丘遗址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一、遗址的详细地理位置
遗址位于企石镇江边村北,位置在东经114°03′,北纬23°05′。遗址所在地是一座标高30.1米的岗丘(土名隔岭)坡地和与之相对稍矮的舌形矮岗,南面有一列高度不等地形起伏的岗地与之断续相连,北侧地势开阔平坦,东面是东江河南岸冲积平原上的江边村。

Tuc(2015-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