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龙舟第一景”万江龙舟文化节

家乡区县: 东莞市

万江以龙舟文化节为契机,弘扬龙舟竞赛精神,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水文化建设,发展“以水为魂”的服务经济,当好市区辐射带动水乡片的桥头堡。

“朱旗画楫蔽江下,潮走万江飞水马。”清代东莞诗人罗瑞球描绘了“东莞龙舟第一景”万江盛况。

去年,万江“赛龙舟”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文化品牌声名远播,这不仅展示万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大力促进万江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树立万江良好的形象。

万江街道党委委员陈榴基说,龙舟文化是万江人民合力打造的一张名片,是万江做好水文章,营造水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万江积极搭建文化平台,除了举办龙舟文化节,还推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包括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推进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推进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东莞图书馆万江分馆、上甲体育公园等文体设施的管理运作水平等。

同时,万江充分挖掘历史传统文化,以金鳌洲塔、大汾古桥、吕祖庙等传统文化资源,以书画、文学、舞蹈等文艺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富有万江特色的水乡文化,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万江下辖28个社区居委会,大汾社区的成长轨迹,充分展现了万江深化“文化惠民”政策的成效。大汾是拥有850多年历史的名村,人文底蕴深厚,名人画家辈出,由于成绩显著,于2004年10月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书画之乡)”称号,是珠三角闻名的书画之乡。大汾社区的成功,是万江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建设惠民平台的成功,是万江助力社区文化转型升级的典型。

万江各大社区的文化建设熠熠生辉,坐落于中心区的下坝坊便是万江发展创意文化的探索阵地。坝头社区依托下坝坊30多亩的旧房子修旧改旧,在保留水乡古朴风貌的同时积极引进文化创意元素,打造成颇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文化产业聚集地,不仅让群众受益受惠,同时拓展招商引资,成为万江文化建设的亮点。

搭建文化平台 促进惠民建设

万江四面环水,水资源得天独厚,做好水文章成为发展突破的重要路径。万江立足水资源禀赋,全力做好主城区的水文章,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创新型经济,重点抓好产业高级化和城市更新两条主线。

东莞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到万江调研时表示,万江“做好主城区水文章”的规划、发展思路和理念都很好,精心打造滨水发展带,发展“以水为魂”的服务经济,当好市区辐射带动水乡片的桥头堡。

做好主城区“水文章”是实现主城区带动支持水乡片发展的载体。主城区的滨水地区与水乡片一衣带水,是主城区辐射带动水乡片的前沿阵地。

万江街道党委书记吴志刚认为,以水为纽带,通过对主城区滨水地区的功能再造,使滨水建设向水乡片延伸、联合,形成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城市滨水风貌协调区,有利于打造东莞的滨江经济走廊,建设水乡经济圈,全面提升水乡地区的都市化水平。

为此,万江推出重分量的《中央休闲区滨水RBD(万江片区)的规划》,明确规定了近期五年的产业集聚和城市主要功能发展空间;启动龙湾生态湿地公园和坝头商务办公区的建设,配合推进市工人文化宫、群众艺术馆和市环保检测中心的建设。

为了高标准做好水文章,围绕“以水为魂”思路,打造亲水环境,万江对内河涌进行水质整治和生态修复,开展都市彩虹跨江步行桥规划论证工作,把华南MALL、金泰、鳒鱼洲、下坝坊、滨江体育公园等项目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滨水RBD步行系统。对总长为55.2公里的流经万江的三大河流两岸进行景观提升,东江南支流河南岸突出生态休闲型特色,汾溪河两岸以半人工的景观岸线为主,设置丰富的滨水活动,东莞水道两岸突出都市江岸型特色,打造现代滨水都市区风貌。

万江实施水文章规划,社区纷纷行动起来。拔蛟窝正涌、牌楼基河两条河涌为内河涌整治试点,实现内河涌的生态、景观修复。

拔蛟窝社区是东莞市科学发展的标兵,结合自身实际,打造河涌风景线,完善亲水文化设施,塑造幸福宜居社区的品牌。大力整治河涌,提升水质,建设两岸休闲道、景观带,增设休闲设施;整治池塘建设景观休闲场所;整治古树周边环境等,打造一道美丽的亲水风景线。

发挥纽带作用 当好“桥头堡”

东莞水道及东江南支流串起了主城区与水乡片,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人文上,水乡片都与主城区有着紧密的联系,水乡片的统筹发展,离不开主城区的带动与支持。万江是东莞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城区跨越东江向西延伸的触角,万江与水乡片地缘关系密切,人文风情、风俗习惯和文化遗存等一脉相承。万江一直紧靠东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中心”联系水乡地区的纽带角色。

东莞市实施了“强心”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大市区的融合整合,大力建设中央商务区、中央商贸区、中央休闲区,以增强东莞主城区城市首位度,这为万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万江发挥了主城区联系水乡片桥头堡的作用,增强聚集和辐射效应,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为了当好“桥头堡”,万江大力完善交通内畅外联。开展银龙路、银龙桥、鸿福路过江隧道、万江-中堂连接线、梨川大桥与银龙路及107国道交通组织连接的论证、建设。建设龙湾公园配套道路、滨江西路曲海段、沿江东路、车站南路等道路,改善内部交通的循环通畅能力。完善交通网络,充分发挥主城区联系水乡片桥头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万江是做好主城区“水文章”的重点地区,无论在资源禀赋还是在功能服务上,都可以为做好主城区“水文章”和水乡片统筹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是万江滨水地区建设有一定的基础,正以建设滨水RBD为突破口,全面落实滨水发展战略;二是万江发展服务经济有一定的基础,在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可为水乡片区发展提供支持;三是万江可利用地处市区的信息、资金、人流聚集优势和连接主城区与水乡片的特殊地缘优势,充分发挥立足主城区、背负水乡片的桥头堡作用,带动水乡片协调联动发展。

发挥纽带作用,当好“桥头堡”,万江积极助力东莞高水平崛起。万江以实施“六个东莞”建设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以“六个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万江、从严管党治党,为新一轮发展抢占先机。

万江着力以“三重”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坝头商务区、龙湾生态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跟进服务好重点科技重大项目和将集体资产融入城市经济;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平安万江”建设,健全完善“大巡警”机制;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积极抓好“菜篮子”工程,继续推进万江平价商店建设;着力统筹解决好医疗卫生、子女读书、住房保障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及着力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着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控,为努力实现高水平崛起的良好开局夯实基础。

L健超(2015-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