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珠三角水乡的一项汉族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由来已久。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对珠三角每年端午节期间的赛龙夺锦以及赛后的喜庆场面皆有描述:“岁五六月间斗龙船。”主办者给全胜者赠“与状元标,张伎乐,簪花挂红”。龙船“得胜还埠,则广召亲朋燕饮”。这种宴饮,珠三角人称为食“龙舟饭”。
龙舟饭是广东珠三角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当地农民的大聚餐,是传统的社日宴饮的继续。宴会开支的款项来源,主要是村内工厂、店铺、专业户、个体户和普通村民的捐赠,港澳同胞、华侨的赞助,其次是龙船部件的竞投所得。龙舟饭它是用糯米加上腊肉丁、虾米、墨鱼丁,香菇粒做成,特别顶饱。听介绍说最早主要是给划龙舟的人吃的,让他们吃了划船特别有力气。后来慢慢所有的来宾、观众等也一起吃,最后演变成热热闹闹的一种龙舟前仪式,寄寓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祈盼,该习俗还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的作用。
运动健儿
龙舟饭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供龙舟手食用的“功能型龙舟饭”,另一种是款待族人的“款待型龙舟饭”。“功能型龙舟饭”菜式简单,龙舟手长时间跟水接触,辣椒可帮助祛除湿气,冬瓜汤则是消暑解渴佳品,因此辣椒炒豆角萝卜脯、冬瓜汤成了必备菜式。相反,宴请外人、表达感谢的“款待型龙舟饭”菜式均是以喜庆吉祥为主,桌上会有大鱼大肉。
只有流口水的份啦
事实上,从村里“起龙”之日开始,龙舟饭便已开动。“起龙”之后,村里宗亲需要商量和准备龙舟节相关事宜,各村龙船起龙后在本氏宗祠设宴,供这些参与龙舟节的村民食用,这样也方便“扒仔”集中训练。龙舟赛开始前,人们用糯米加上腊肉丁、虾米、墨鱼丁、香菇粒做成龙舟饭,划龙舟的人吃了划船特别有力气。
“扒仔”们凯旋归来,端坐上席,要接受父老乡亲的祝贺。吉时一到,村民们在祠堂外的方桌上摆上两只烧乳猪,点上香烛祈求来年顺景,在鞭炮声中,“龙舟饭”正式开吃!
齐吃龙舟饭
掌勺的是村中挑选出来的业余烹饪高手。此外,还要从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调高手作“候镬”,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架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红霞满天的傍晚,全体村民便云集晒场或者祠堂,宴开百席。
龙舟饭的开支由村集体以及村里的善长仁翁捐资赞助。其次是龙船部件的竞投所得。为了讨个好意头,村民争出高价,以赢得对龙头、龙尾、船鼓或木桡的保管权,还有的是新龙船落水时到附近各村巡游所得的谢仪。
龙舟饭是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的宴饮仪式。可以想象,传统社会的人们聚族而居,一个村一众村民齐划龙舟,比赛夺标,本身就有广泛的可参与性和竞争性,而背后赋予宗族展示自我、凝聚力量的意义。因而,赛后“扒仔”们吃龙舟饭是宗族对他们的一种奖赏和馈赠。
而在我们万江,每年端午节村里都有龙船饭吃!现在想起都有点流口水啦!
我的主页:http://www.wm23.cn/ljc12345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48963610.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9530696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