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公仔
茶山公仔早在明朝初期已有制作,民国初期广为盛行。珠三角一带生了男孩的家庭,都会在次年元宵节前"开灯"。结灯之夜,族中理事请来八音,奏着乐曲,将这些"公仔"分送尚未生育的妇女,祝其早降麟儿。外县群众也前来购买。抗战后,元气大伤。
茶山公仔,属泥塑工艺品。改革开放后,悄然兴起,但老艺人已无一存在,质量不高。随着岁月的流逝,因其利润低微,效益低下,八九十年代走向衰落。近几年,镇委、镇政府正寻求从根本上保护茶山公仔的有效途径。
莞草编织
"莞草编织"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制作工艺。莞草编织,主要分布在厚街和道滘、虎门等地,尤以厚街为主要产区。厚街的草制品因莞草优质、制作精良、花样新颖、产量很高,出口十分畅销。在上世纪80年代前,在广东出口产品中,草席不逊于蚕丝,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在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中出土的坐席,历史学家就清晰地考证注明:“莞席,以麻线为经,莞草为纬编成,素绢包缘。”这表明东莞的草织品在汉朝已经享有盛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