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千角灯,属于花灯的一种,是广东省东莞市特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是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为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千角灯的扎作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传身授。因为它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而被称为千古一灯。
在广东,凡添了男丁的人家,都会在男丁诞生后的开春时节(一般是正月十五前后)举行灯会。而东莞千角灯的制作仅是东莞赵氏家族所独有。据有关史料和《赵氏族谱》记载,赵匡胤的小妹赵美容(皇姑)因逃难定居东莞。她凭记忆中皇宫灯的样式,指导莞城艺人扎作“千角灯”,并亲手绣上“二十四孝图”的灯带24条,称为“皇姑带”(文革时已被毁)。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寓意“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意思。同时,用一千盏灯组合成一盏彩灯,独特的创意也充分展示了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汉民族灯文化的瑰宝。
以前的千角灯使用油灯,一只千角灯有一千只油灯,每次熄灯、给油灯加油都由专人负责,稍有不慎,整盏千角灯就可能被烧毁。而且油灯容量有限,每加一次油,只可点三个多小时。而新的千角灯改油灯为电灯,并由电工根据千角灯特点专门设计变压小灯泡。但美中不足的是,一个硕大的灯体,搬运装卸不便。为了使千角灯能够赴沈阳参展,让其更大更美,更便于装拆保存,东莞市及莞城区的领导,在挖掘东莞的千年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尝试民间艺术的商业化运作,为其搭建展示的平台,大胆地将传统工艺的制作手法与高新科技相结合,在第一盏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新改良,在第二盏灯的制作上注入现代灯饰的崭新元素。灯光效果设计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EL冷光源新型技术,紧贴画面底部作为灯带照明光源,用750W节能灯作为主光源,用LED灯模仿油灯的效果,采用自动控制和电子集成技术模仿火苗的效果,最后使灯光效果实现了与古代的油灯相仿,既显得“古香古色,清疏淡雅”,又具有不发热、功耗低、省电和安全环保的特点,效果逼真;线路设计巧妙构思,将所有线路全部暗藏在灯体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