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石镇铁炉坑刘氏宗祠

家乡区县: 东莞市

在企石镇有个村叫“铁炉坑”,它是在南宋末年立村的,但是这个村的原名并不叫铁炉坑而是叫“银炉坑”。关于这个村名的来历,这当中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据悉,铁炉坑人的祖先是在兴宁冶炼金属为生,约于1085年间,迁居到了企石禾坑一带,他们随身携来了一个大银炉,放在刘氏宗祠内。据说这个银炉重量达500多公斤,是用作提炼废金属用的。人们习惯以这个炉称村名,称禾坑附近的村子为“银炉坑村”。

相传,这光闪闪的银炉,引得四周的盗贼个个垂涎三尺。可是要盗走这个重达500公斤的庞然大物,并非易事。不过俗语有云:贼佬计,状元才。盗贼终于想到了办法,他们内外勾结,由增城方面来的五六个贼人担当主角,自增城划船,出沙河,上东江,至企石海口,再取道石马河,又从石马河经茅园水道,进入十二丫湖,泊在了铁炉坑的祠堂门前。然后,他们于夜深人静时分,运动杠杆的原理,人抬棍撬,将银炉偷走放入了船中,再沿着来时的路线,出东江,顺流下行,在石龙镇一家预先约好的当铺销赃。

银炉被盗之后,为了避免再招贼祸,刘姓人只好改用铸铁炉。于是,人们又把禾坑一带银炉坑村,改叫铁炉坑村了。

刘氏宗祠座落于企石镇铁炉坑东围门侧,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5),坐北向南,前低后高,门前有约60平方米的空地,稍前为池塘,祠堂长25米、宽12米,面积300平方米,中轴线布局,硬山顶、硫璃瓦面(重修时改用)。分三进,首进红石墙脚,四条六角形红石柱顶,底座花岗岩承托,左右有石狮子,入门有屏风,两侧有小房,房内各盖木制二楼,首进与中进间有天井,花岗岩地面、两边埋头廊,各设侧门,中进大厅上挂“燃藜堂”牌匾,由8根石柱与青砖围墙支撑瓦顶,梯形粗木托行条,后进阶板地面,正中摆设神台。整座祠堂檐下都画有人物,鸟类花草树木的图案。

潘永亮(2015-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