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第位于江边村镇南门队,约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由前后两幢庭院式组合,面阔7米,进深⒓6米。因门面悬挂木匾“司马第”,村人以此称之。
司马第四周墙脚用红石作基础,门面用红石砌至屋檐,左右后墙用红石镶⒈6米高后砌双层青砖,两幢正脊前低后高,用灰塑成船形,上刻凤尾卷草图案,硬山顶。首幢入门右为前厅,深⒉6米,左有耳房,中为3×4米小天井,左侧有开口厨房;二幢右为正厅,后有横房,左侧有厢房,房内有木建二楼。门头上方有彩绘山水墙画,檐眉为30公分宽的人物玲珑木雕,左侧房檐有青砖浮雕卷草图案,下方为3×⒈2米横幅镶巾根雕图画。前厅左侧的耳房间墙⒈2米起,设木雕屏风一幅,天井四周檐眉有杉木透雕花鸟吉祥图案,天井铺红石,正堂上方设有神台。
司马第属工料精良一类的建筑,所用的红石,青砖全部经加工水磨,镶砌密实,各类雕塑,手工精细,华而不俗。
司马第是江边村人黄葵士所建,获得“司马第”牌匾者是其侄孙黄卓平,至于黄卓平有何功名,官至何职已难查考。现存“司马第”横匾长190厘米,宽61厘米,厚5厘米,用原块白木雕刻“司马第”40厘米见方楷书凸字,原有上下款,但在文革期间被铲平。“司马第”的后人在抗战期间已大部分移居香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