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38岁的杨军被检查出患有直肠癌,从此夫妻俩踏上艰难的求医之路。这一路上,众多好心人的帮助让杨军夫妇心头温暖。昨天早晨,杨军病情恶化,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停止了呼吸。按照丈夫的遗愿,妻子何爱琼向市红十字会捐出了丈夫的眼角膜。
早有心理准备的妻子落了泪
昨天,一场雨使得室内的空气闷热、压抑,正如何爱琼的心情。她的丈夫杨军静静地躺在101医院急诊室的病床上,而她躲在没人的地方抹着眼泪:虽然自从丈夫被查出患直肠癌后,便有了些心理准备,但当那个场景真到了眼前,心痛不可避免而来。
“早上起床的时候发现他不对劲,打了急救电话,但是送医的路上就没有了心跳。”何爱琼说,夫妻俩是四川人,从相识到如今整整20年,来无锡务工也有10个年头了。丈夫杨军患有癫痫,刚来无锡时还能自己照顾自己,大约5年前便几乎丧失了劳动力,一直靠她支撑这个家庭。去年1月份,杨军突然发现身体不对劲,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竟患上了直肠癌,此后进了10次医院,经历了6次化疗,但这次,没法再出院了。
杨军与何爱琼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5岁,小女儿12岁,都在老家念书。杨军离开得太突然,也没来得及见到两个女儿最后一面,而何爱琼如今也不知如何向女儿开口,告诉她们这个噩耗。
希望用此举表达对社会谢意
昨天上午10时,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101医院,在确认信息后对杨军进行了手术。10时30分,手术准时完成,工作人员带着杨军的眼角膜离开医院。随后,杨军的眼角膜将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入库,然后等待需要它的病人。
看到丈夫的手术完成,何爱琼突然又流下了泪。过了一阵,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她又擦干了眼泪对身边的人说:“希望他能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光明。”
原来,自从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杨军便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去年年底在市红十字会签了遗体捐献协议。按照丈夫的遗愿,在医院确认丈夫离世后,何爱琼通知了市红十字会,等待工作人员到来完成捐献,“我们就是普通的打工人员,没有什么能回报这个社会的,就用这个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谢意。”
■背后故事
忆丈夫重病后在锡所遇暖心事:
不相识的牵挂更难忘
“不管是一开始在人民医院,还是后来到101医院,医生护士都尽力帮助关心我们,身边的人也在用他们的力量让我们过得更好,我要感谢他们。”何爱琼说,没有那些好心人的帮助,她和丈夫可能都支撑不到今天,所以丈夫决定捐献眼角膜她支持。在她看来,正是这些好心人的帮助,让她们感受到了温暖,她和丈夫都想回报社会,但两人都没有什么办法,只能靠这种方式来帮助到他人。
被房东赶走,幸得医院收留
何爱琼回忆,去年1月杨军被确诊为直肠癌,当即他们就被从已租住了多年的房子里赶了出来,房东嫌他们不吉利。夫妻俩一下连个落脚地都没了,她急得直掉眼泪。
“多亏了医院的医生,他们收留了我们,让我们不至于流落街头。”何爱琼说,人民医院的医生了解到他们的窘境后,让他们暂住在医院,该抢救的时候抢救,该用药的时候用药,费用上也尽量给他们减免,夫妻俩这一住便是38天,离开医院时已是春节之后的事情了,“这是我过得最特别的一个年,跟医生护士们一块过的年。”
好心阿姨主动提供便宜住宿
也就是在人民医院期间,一位好心阿姨表示愿意出租房屋给他们,房租也相对便宜得多。“房东阿姨跟我说,她自己腿脚不方便,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不能免费提供住房,只能尽量少收些。”何爱琼说,这太让她感动了。
捡破烂的八旬老太也伸援手
另一位陈阿姨是附近小区居民,得知情况后,时常上门看望杨军,家里有什么吃的都会带点过来。何爱琼印象深刻,4月15日外面下着大雨,陈阿姨包了馄饨冒雨送到医院,“那是碗热腾腾的馄饨,我永远都会记得。”
陈阿姨和另外几个朋友还发动了100多人为夫妻俩捐款,最终凑了7000多元。她们大多都是农村人,有些人自己还拿着低保。何爱琼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已磨损出几个破洞的红包,红包正面印着一个福字,“这就是放她们捐款的那个红包,里面都是5元、10元凑出来的钱,我会一直保存着这个包。”何爱琼说,捐款人中还有一个80多岁、靠捡破烂为生的老太,这也让她终身难忘。
何爱琼还提及要感谢她的工作单位,单位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也经常捐钱捐物,尽可能提供帮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