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故事:富可敌国的伍秉鉴家族的兴衰(四)

家乡区县: 东莞市

四、富可敌国,万众追捧

正因为怡和行的成功,所以他们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在今天有不少的文章,不少的场合伍秉鉴都被宣传为是“世界首富”。作为我个人,我个人一般不特别这样强调,我只是想客观的阐述这个事实。有美国学者曾经有这样的讲法,当代的美国学者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弗兰克·萨奈罗曾经说过“到1834年,伍浩官不仅是行商最重要的成员,而且可能是那个时候世界上的首富。”

2001年,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搞了一个专辑,他统计了过去1000年里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其中有6位是中国人: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绅、刘瑾、宋子文、伍秉鉴。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代忽必烈是元朝的皇帝,和绅是清代的一个大贪官,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刘瑾是明代的大太监,也是一个大贪官,宋子文是蒋家王朝的皇亲国戚,是民国的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还有一个就是伍秉鉴。有的学者分析,这6个人里面,只有伍秉鉴一个是纯粹的商人,只有他的财富是纯粹的商业财富,尽管他是垄断得来的,虽然具有垄断权,但毕竟它是商业财富。

伍秉鉴到底有多少财富?这又是亨特说的,“浩官究竟有多少财产,是大家常常谈论的话题”。这个“大家”主要是指西方人,他在西方人里面很多“粉丝”,像我们今天大家在全世界议论乔布斯一样的,那时候伍秉鉴是大家很倾慕的一个商人。但有一次,因提到他在稻田、房产、店铺、钱庄,以及在美国、英国船上的货物等各种各样的投资,在1834年,他计算一下,共约值2600万元。当时的购买力约等于现在的两倍,以现在的钱币来说,他拥有5200万元。

当年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是4000万两,伍氏家族财产是2600万元,换算成银两就是1872万两。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才4000万两,也就是说,伍家的财产差不多等于清政府全国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人家说他是富可敌国这是不夸张不过分的。所以那时候伍秉鉴是闻名世界的商界明星,特别是在美国人中拥有众多的“粉丝”,西方的“粉丝”对他的羡慕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曾经有一艘美国船,这个船造好了下水,这艘船就命名它叫“浩官号”。

英国两个大鸦片烟贩子,查顿和马地臣勾结在一起,然后两个在广州成立了一个洋行。查顿马地臣洋行的英文名叫Jardine, Matheson and Company,他们同时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叫怡和洋行。所以现在一说怡和就有两个,一个是伍秉鉴的怡和行,一个是查顿和马地臣的怡和洋行。

《洋行之王》这本书就是怡和和它的商业帝国,这本书是讲英国的怡和洋行,不是伍秉鉴的怡和行,这么大的洋行也用了伍家的名字。不管今天的人对他怎么评价,但是,有一个事实你不能否认,从十三行开始一直活跃到今天的外资企业唯一的是怡和洋行,怡和洋行到现在仍然在活跃着,跟中国古代、近代的很多大事件都产生了交集。

(PPT)这幅画因为扫描效果不好,实际上这个画画得非常漂亮,是当时跟十三行关系很密切的一个画家钱纳利的作品,这幅画很漂亮,这幅画长期挂在香港的汇丰银行里面。钱纳利在1830年画了这幅画,第二年1831年钱纳利还把这幅画拿到英国的皇家美术学院去展览。值得说明的是,一幅这么有名的画像,为什么钱纳利要画这个画像,他不是应画中人伍秉鉴的要求去画的,他是应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普顿的请求画的这幅画,你就可想而知那时候西方人对伍秉鉴的这种感觉。

落寞哥(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