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梧桐怎奈变“无”桐

家乡区县:

      梧桐子导读:南京梧桐树事件起源于2011年3月初,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南京地铁3号线以及10号线,将南京市主城区内许多于上世纪中期栽种的梧桐等树木移栽。其行为造成了部分南京市民的强烈不满,他们发起活动要求保护南京市内的行道树。南京:梧桐怎奈变“无”桐。

--------------------------------------------------------------------------------------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气质和修养,金陵这座古城因树而美。1928年,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灵柩经过的码头—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东郊,和中央路与中山南路,国民党政府种上了从苏州杭州精选的英国梧桐和雪松。83年来,这些参天古树早已和南京城融为一体,郁郁葱葱的绿色让这座古城更显高贵威严,但又不失古朴雅致。应该说,这些树是南京不可或缺的一员,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今天,当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家人朋友将要遭受砍头搬家的劫难时,我们感到无比痛心。我们致信给您,希望您能够考虑南京市民的这点建议,同时,我们也愿意积极的参与到城市树木的保护和宣传的工作中来,愿政府和市民一起联手,守护南京的绿色!

                             ——《南京市民为拯救梧桐树致南京市长的一封信》

      南京的夏天是难熬的,6月中旬的龙蟠路上,柏油路面温度已高达40度,没有一丝风,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如果你步行或骑行在这条没有树荫的路上,皮肤会晒得生疼。而看到道路两边的似乎永远长不大的女贞树,你该作何感想。有绿缺荫这一残酷的现实摆在很多老南京面前。当园林绿化部门拿出绿化覆盖率50%的成绩单时,很多市民却感觉“量”和“凉”不成正比,遮天蔽日的树荫已渐行渐远。在人们要靠打伞、涂防晒霜来消暑度夏时,再完美的绿化数据也显得苍白无力。我们不禁要问,曾经引以为豪的南京绿树哪去了?

                 ——江南时报? 《追问:曾引以为豪的南京绿梧桐哪去了?》

      一座城市的气质,一座城市的修养,与这个城市居民长时间的生活积淀相关。这积淀包括住宅格局的形成,也包括“树木走势”的滋养。某种程度上说,树木比住宅更难培养,树木与城市的关系更加深固。我们可以把天坛拆掉,然后用掺杂上高新手法的仿古建筑术,重新搭建出一个外形不太容易看出区别的天坛,但我们永远无法把天坛里那些柏树砍倒之后,在几年的工夫里让小小的柏树一下子长成千年古柏。我们可以在几个月的工夫内建设出一所占地几十万亩豪华气派的“大学城”,但我们绝对无法让大学城里的树木长出理想和希望,用最美好的自然生态,滋养求学者的心灵。学生们在巨大的院落与体量庞大的楼宇中间,一定只能看到一棵棵水土不服的树,在顽强地保持着尊严。

                                      ——新京报 《冯永锋:请放过南京的梧桐树》

      为什么地铁一动工,法桐就搬家?相关方面的回应称,已经注意平衡好“保大树、保交通”的关系。是先有树还是先有路?所谓的平衡其实是对大树的不公平,无论现在怎么做,都是树让路。如市民所问,南京地铁3号线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为何不能为大树让路?只能说明一点,在相关方面的心目中路重于树。此理念下,这已经纯粹成为一种技术,大树的命运其实早已经注定:不管怎么样,总之要让路,只是让法不同,有的是砍伐有的是移植;在移植中,有的认真有的粗心。媒体已经报道,因为南京地铁二号线建设而被移植的不少法桐“晚景凄凉”,在苗圃里成活率不高。这意味着,所谓移植对于这些法桐来说只是一种“优雅死”,让其死得有面子一点而已。

                     ——南方都市报 《南京梧桐 “移植”只是一种“优雅死”》

      2005年地铁3号线已经确定了走向和站点位置,今年地铁3号线开工建设,就是按原来的规划进行的。他首先介绍了事件的源头,随后强调:“全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单位、广大群众,都要有爱绿、护绿、保绿的意识。要明确保护南京的古树名木,保护南京的行道大树,就是保护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的记忆。对于市民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特色行道树的心情我们完全理解,我们政府也要保护。”

      记者昨日采访了南京市副市长陆冰,他向记者证实,目前地铁3号线的移树工作已经全面停止,接下来邀请各方专家重新论证施工方案,优化后的方案将向社会公布,充分听取市民意见。优化方案不敲定,不会再动土移树。随后,南京市地铁指挥部和南京市城管局也分别作了表态。

         ——中国新闻网 南京全面暂停地铁“移树” 市长称保护城市记忆》

      记者18日从南京市政府获悉,为加强古树名木和行道大树保护,这个市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保护的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增强全民爱绿护绿的意识,以关爱生命的理念关爱古树名木、关爱南京绿化。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工程建设与树木保护常常成了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南京市刚刚出台的《意见》规定,城市中的古树名木、行道大树,不论其所有权归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所有市政工程规划、建设都要以保护古树名木为前提,原则上工程让树,不得砍树。经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凡涉及需移植古树名木或数量较多、规格较大的行道树的,应主动提出避让和保护方案,并与主体方案共同报批。

                ——新华网 南京: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古树名木和行道树》

      总结:每一棵树都是有根基的,树之根扎在土里,而南京梧桐树之根深埋在南京人心里。当历史积淀与城市建设有所抵触时,南京人对梧桐树热爱的表达,理性而充满文化气质。如何让历史文化印记与城市共生,是南京梧桐树事件带给我们的又一深层次讨论。

(作者:江西理工大学李嘉频

李嘉频(2014-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