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嵌瓷”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广东潮汕嵌瓷是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俗称“聚饶”、“贴饶”或“扣饶”,为罕见的地方工艺。创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初时只是利用碎陶片在屋脊上嵌贴成简单的花鸟图案装饰。

清末,随着陶器生产技术的改进,瓷器作坊为嵌瓷工艺专门烧制低温瓷碗,彩以各种颜色,供剪裁镶嵌成平贴、浮雕或立体的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装饰于庙宇、祠堂、亭台、楼阁和民居的屋脊、屋檐、门楼和照壁上。

制作的方法,用石灰、红糖和草纸调匀成灰浆,钳剪彩色瓷片镶在灰泥表面,拼接成各种图画。立雕要用铁丝先扎好骨架,用灰浆塑好堆成,再以瓷片嵌贴面成。

潮汕嵌瓷工艺坚实牢固,经风雨而不褪色,层次丰富立体,色彩绚丽斑斓,尤适于表现花鸟人物。在塑造题材上,多以吉庆、祥瑞为表现内容。通常在屋脊正面饰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脊头屋角以戏曲故事人物为立塑,尤其是武将袍服更显嵌缀之工细。照壁上的嵌瓷,常见的有麒麟、仙鹤、梅鹿、狮象、龙虎等。清代,潮汕民间嵌瓷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上,不但流行于潮汕地区,还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泰国曼谷的郑王塔,就是一件巨型的嵌瓷艺术品。

普宁嵌瓷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普宁市文化工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普宁人民的又一张文化艺术名片。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KarenZ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40818684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1919831.html

karen(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