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载​商​埠​楼​依​旧​—​—汕头老市区

家乡区县: 汕头市金平区

老市区

相信所有在汕头长大的人,对老市区的感觉都是非常特殊的熟悉与留恋的。 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老地区,曾经是汕头最繁华的闹区,也是汕头的埠头。 查了一下历史书籍,汕头原是揭阳(后居澄海)海边的一个渔村。元代,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形成较大渔村,称为“厦岭”。至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现在的外马路老妈宫一带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称作“沙汕”。万历三年(1575年),沙脊积聚成片,称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现在的外马路人民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以后,清政府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简称为“汕头”。至嘉庆四年(1809年),因商船停泊越来越多,称作“沙汕头港”。至开埠前,已建立了“漳潮会馆”,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具备商埠雏型。汕头开埠后,鸦片和外国商品源源输入,而大批“猪仔”(契约华工)被源源输送到各国殖民地充当苦力,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美国、日本等国先后设立领事馆,进行经济、文化、军事侵略。 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则叫“汕头”。汕头又有鮀岛的别称。鮀是种体小而圆、带 有斑点的鱼类,属鲨鱼的一种,称作鲨鮀。汕头市区因位于鮀济河一侧,三面环水,历史上曾是半岛,过去海湾盛产鲨鮀,故称“鮀岛”。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最有名的是这里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小公园是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竖有“万福来朝”碑。1934年4月续建——座八角亭,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亭。 1969年园亭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 这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商业人文历史,是无数华侨梦断的回忆,更是我童年记忆最深的一部分。而今,当我步入那里时,心里却是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痛,痛彻心扉,无法言语。荒凉破旧的建筑,几乎无人居住的沉默,以及政府决意重建的蓝色围板,写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拆” !拆!就这样残酷的把回忆撕裂撕碎,把一个城市的历史都抹杀。潮汕的骑楼是何等的特别与美妙啊,而今,却在日益加速的进度中消失于尘埃中。走在路边拍摄百货大楼时,几个路边的人无奈的笑着对我说:“快点拍啊,迟点就将再也看不见了!”心里是一阵阵欲哭无泪的悲哀。这样一大片曾经容纳了3500商号的繁华之地,将成为书本里再也无法寻找到的图片。 一个城市的建筑,就是推翻过去,建起属于那个时代的标志,接着在新的时代里又被取代而已。如此重复。只是,当粗暴简陋的新建筑代替了古老而优美繁复的旧建筑时,心里所能升起的,除了悲哀,依然是悲哀。

梦幻心缘(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