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薛家窝头

家乡区县: 廊坊市大城县

薛家窝头,是大城的特产。来大城的,一般都要尝尝薛家窝头。到外地走亲访友,不少人用薛家窝头作为礼品。

说起薛家窝头,还有一些历史趣话。

清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古镇)薛氏独辟蹊径,制做窝头。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

据传,薛家窝头声名大振始于第四代传人薛木延。时在清光绪年间,薛木延每天推车到周围村街外卖。一日,他赶李贾村集市,正遇上清皇宫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回故里省亲。李莲英一吃薛家窝头,惊叹道:天下竟有如此好吃的窝头!因而将薛家窝头带进皇宫并呈送慈禧太后品尝。慈禧太后更是赞誉有加,称其“黄金塔”,还亲笔书匾赐给薛家。因此,里坦薛家窝头成了贡品。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

薛家窝头色泽金黄,味道香甜,质感润滑,营养丰富。传承七代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中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豆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工艺精湛独特。首先是选料。古时,薛家用十八斤斗各盛糜子米、大黄豆,其比重分别为60%和40%。糜子米和大黄豆都要去掉外衣和胚胎,再用石墨精碾成面。和面时,先倒水,后下面,从底部往上翻腾,一气呵成。捏制窝头时,先将面料在手中团成圆形,用大拇指扩形,在用二拇指及中指配合大拇指成形,形成金字塔状。上灶蒸制时最关键,要掌握火候,大火上屉蒸十分钟,约九分熟时出锅,其间,窝头靠着自身热量形成口感松软又格外筋道的独特风味。

原先,有人认为薛家窝头关键在于配料,只要有了面子同样能蒸薛家的味道来,其实不然。1986年,一位在饭店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找到薛家师傅,说要蒸几个试试。薛师傅欣然同意。剂子做好后,两人在众人观视下同时在同一个锅里蒸。十多分钟后,窝头熟了。只见薛师傅蒸的窝头一律是金黄色,外面好象包了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滑润;而那位老师傅蒸的窝头却是青色的,而且外表粗糙,没有光泽。众人看后惊叹不已。

薛家窝头以其精湛的技艺、上乘的质量赢得了顾客,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如今,薛家窝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及营养科学,不断发扬光大,并取得国家生产制作工艺专利权。

wm232XX1INTK(2014-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