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历史

家乡区县: 周口市郸城县

 

郸城县的历史

 

      郸城县是我国建立后设置的新县城,位于河南省东部豫皖两省交界处,隶属于周口市,其地为豫东平原。北依鹿邑县,西接淮阳县,南靠沈丘县。东部和东南部与安徽省的亳州市、太和县为邻,是河南省的东大门。西周时属厉(音lai)、陈,战国后期属楚。秦属陈郡苦(音hu)县和项县。西汉时,境内设置宁平县(治所即今宁平)和宜禄县(治所即今宜路)。三国魏废县后,分属陈郡 (国)武平县和谯郡苦县。两晋至南北朝,苦县先后改名父阳县、谷阳县,原地域仍属之。隋开皇六年(586年),置郸县,为今郸城设县治之始。唐废郸县,其地北部归鹿邑县、真源县,南部归宛丘县、项城县。五代至宋元,上述县名有所更改,但辖地基本沿袭未变。明、清两代,地域大部属归德府鹿邑县,少部属陈州府(明为开封府)淮宁县,沈丘县。民国3年(1914)鹿邑县在郸城集设县佐 ,至民国19年(1930年)废除。民国30年(1941),地域分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鹿邑县和第七行政督察区淮阳县、沈丘县。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县境为共产党领导的鹿淮太县、鹿亳太县和沈鹿淮县等边区民主政权的活动地区。新中国成立后,19515月,析鹿邑、淮阳、沈丘3县部分区、乡设立河南省郸城办事处(县级),属淮阳专区。19528月,政务院正式批准置郸城县。19531月,淮阳专区撤销,郸城县隶属商丘专区。195812月,随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196112月,恢复商丘专区,郸城复归其领辖。19656月增设周口专区,郸城县改属周口专区至今。郸城是钟灵神秀之城,传说道家鼻祖“老子炼丹丹成”之地,鬼谷子王禅升仙之地。现存有老子炼丹遗址、段寨遗址、西汉公主刘伯姬陵墓、西汉“社稷之臣”汲黯墓遗址等。这里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名县,现有国家级书法会员15人、省级会员267人、市县级会员2860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6人,省诗词学会会员67人。城东15公里的国家2A级旅游景区“中原民俗园”,收藏农耕文化用具10万多件,其中石磨近5万扇,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中原民俗文化第一园。段寨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郸城坠剧、郸城大鼓、张振福泥塑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niuyan(2014-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