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的开发建设给杨凌带来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一个有绿色、生态特色的小城市的雏型;二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三是人才流失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四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形成了有一定吸引力和聚集度的投资发展环境;五是通过科技示范和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和更大区域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六是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七是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为下一步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社会概况】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13亿元,增长15.3%。技工贸总收入98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5亿元,增长40.05%。进出口总额1.87亿美元,增长5.04%。财政总收入3.66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9万元,增长20.2%。农民人均纯收入4993元,增长18.6%。新增就业岗位11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4.24‰。对外科技示范推广面积2590万亩,示范推广效益64.8亿元。
【农业与农村经济】编制完成《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方案和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等功能园区的控制性详规。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工作全面完成。现代农业创新园18个种植示范区,国际合作园30个种植示范区的划分工作已完成。收集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药用植物、花卉果树等新优作物品种475个。农业企业孵化园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已有省内外8家农业科技公司的10个新技术、新产品项目进驻发展。积极实施“五个万”工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建设施农业大、中棚307座,在现代农业标准园规划发展设施农业2400亩,带动农户建棚859座。加强对现有设施农业大棚的标准化管理和技术服务,种植户作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区35%的大棚收入2万元以上。发展小麦良种基地1.1万亩。建成1500头规模养猪场8座,100头规模养猪场50座,生猪存栏1.9万头,增长46%。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8座,奶牛存栏9000多头,鲜奶年产2.5万吨。
【科技创新和示范】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突破1.5亿元,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数255项,增长4.1%。一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新成立了陕西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农业部支持,新成立了农业部太白小麦条锈病菌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旱作作物生产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编制完成科教园区总体规划,两所学校已经建成运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企业培训14期,培训人员1800余人次,引导学员创办经济实体5家、农业合作社3家。强化科技服务,积极协助科研院校和企业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支持。全年新增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3项。二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区域合作示范。按照“强化考核,注重实效,动态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建成基地的检查考核,并积极扶持培育新的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在区外新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1个,有效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区域科技合作为依托,强化区外科技示范。组织专家赴西藏林芝、新疆伊犁、甘肃永登和全省10个市开展科技咨询培训推广活动30场次、3200多群众切实收益。创造条件,积极落实区域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项目落实率85%以上。
【农业农民培训】坚持以乡镇基层干部、村官、农村妇女和农民培训等为重点,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全年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19期,培训2160人,开展多层次农民培训450场次,培训农民1.78万人次。举办农民技术职称培训和考试11场,为1006名农民颁发职称证书。累计获证农民3319人,涉及全国8个省68个县。国际农业培训取得新进展,举办较大规模国际性培训、交流和研讨活动10次,共有30个国家的800多人参与。
【招商引资】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4亿元,增长33.8%,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新引进江苏雨润集团肉制品生产项目、陕西中兴实业集团节能环保人造板加工项目、法国CBE集团隧道模具生产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19个。华电集团热电联产、中兴林产密度板加工等13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秦川木塑、省国防技校、全昌荣食品等7个续建项目建成投产。不断加强投资服务环境建设,设立投资服务局,为企业注册、征地、建设、投产提供全程服务,初步营造“审批最少、程序最简、办事最快、服务最优”的良好环境。
【特色工业】按照以农为主、多元发展思路,初步完成特色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环保农资和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出台扶持重点企业做强做大的政策措施,筛选确定重点企业27户,以“一企一策”的方式,予以个性化政策扶持。策划实施“产业品牌培育工程”,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新注册各类企业165户,其中规模以上2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6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17.5%。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12户,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户。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农业休闲游、农业科普游、农业乡村游等促销活动,打造杨凌农业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2亿元。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在办好第十五届农高会的同时,成功举办了苗木博览会、医药保健产业博览会、秋季服装展等节会活动,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催生商机。抢抓国家拉动内需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全年房地产在建面积41万平方米,新开工19万平方米,竣工26万平方米。其中建成廉租住房1万平方米。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亿元,增长2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