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位于普宁市东北部,面积6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6万亩,山地面积3.2万亩。辖32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56万人,是著名的果乡、侨乡,有侨胞和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现镇区建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人。洪阳交通便捷,省道236线(池揭线)和237线(占棉线)在镇区交叉穿过,镇区距离揭普高速出入口仅2公里。 明万历三年(1575)普宁县城设于洪阳,旧县治历经明、清和民国时期共374年。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设址于流沙。同年10月故城解放后,曾先后设为洪阳市、洪阳区、普宁县第一区、洪阳乡、洪阳人民公社,1983年底又设洪阳区,1986年12月设洪阳镇。洪阳地处榕江中游平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21.2 ℃。由于三面环山,四水归汇,素有“盘底珠”之称。名优特产有潮州蕉柑、普宁豆酱、普宁酥糖和竹蔗等,洪阳小食更是闻名遐迩。洪都胜景、人物史迹众多。现有雄伟壮丽、建筑结构奇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培风塔”、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处,有全国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组群“德安里”、深幽而壮观的“华严寺”,林则徐忠魂归宿之处“文昌阁”、普宁学宫等。此外还建有“方方纪念馆”、重修普宁城隍庙,开辟了“洪阳一日游”旅游专线。洪阳是历史文化名镇,有饮誉海内外的“洪阳钧天乐社”,配套完整的“英歌”队和潮州大锣鼓队、醒狮队等;灯谜、诗词、书画、“三棋”等声名远扬;“普宁豆酱制作技艺”、“广东汉乐”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风民俗更是丰富多姿,妙趣横生,有“十五夜行头桥”、“正月摆社”等。洪阳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有宋朝吏部尚书陈贤斋、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华侨巨富并为旅暹普宁同乡会和泰国中华总商会发起人之一陈伯强、原中侨委党组书记、全国侨联副主席方方、“潮剧名丑”方展荣、现代作家廖琪,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顾问、亚洲经济研究委员会主席郑竹园博士等等,不胜枚举。 洪阳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亿元,农业产值2.7亿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5823元。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93家,工业园区1个,形成服装、纺织、食品、五金等支柱产业。商贸流通活跃,主要有花卉苗木、水果、农副产品、粮食等4个专业市场,商户1158户,年集贸成交额8亿元。农业特色突出,不断培植壮大花卉苗木、优稀水果、反季节蔬菜、现代化禽畜饲养等四大“三高”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是远近闻名的“花卉苗木之乡”。2011年,镇政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工业企业6家,总投资1.53亿元,引进广州市政一建有限公司企业入驻设立公司总部(次总部)。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先进镇”、“广东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美誉。欢迎来访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63024458.html;
我为家乡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