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龙舟制造

家乡区县: 东莞市

每年端午节前后,东莞水乡的河涌上一片繁忙。碧波荡漾的河面上,数十只龙舟展开激烈的竞渡。一叶叶龙舟在满船健儿按着鼓点、整齐划一地划动,你追我赶,奋力争先,所经过之处水花飞溅;两岸观赛的村民人山人海,欢笑声、鼓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2006年中堂镇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龙舟之乡”称号,2008年中堂的“龙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堂龙舟景被广东省列入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00多年的中堂龙舟“景”民俗文化活动承传了“龙”的脉息,满载着吉祥之愿,在古老的东江游弋生辉,绵延不断……

中堂最为出名的两家龙舟制造厂分别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冯怀女亲手创建的大东向冯氏造船厂和由斗朗村的霍灼兴创建的斗朗船厂。在东莞,只有中堂仍保留着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工艺。

龙舟制作的工艺流程为:选底骨—起底—起水—打水平—转水—做大旁—做横挡—做坐板—安龙肠—加固中肠—上桐油灰—刨光—涂清漆—制作安装龙头—安装尾舵。一条龙舟制作时间为6—7天。

在这个流程中,选底骨,即龙骨,主要选垂直的大杉树做底骨;起底是指钉蝴蝶底,起蝴蝶底;起水,则是指拗弯龙骨,使其呈流线型;打水平是指中线定位,平衡蝴蝶底;转水是安装挡水板;大旁也称为“合”,在舟两侧,“做大旁”也称“钉花旁”;做横挡,也就是做舟排骨;坐板是运动员运动员坐位;安龙肠,是加固中肠,也就是坐位与龙肠用竹片加固,也称抓篾;上桐油灰,这是为板与板之间缝隙加固,防漏水;刨光、涂清漆能够使舟光滑,也称扫柚油;最后是制作安装龙头和尾舵。

龙舟制作用材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民国之前为第一阶段,用料主要是格木,此木为进口木料,其中来自缅甸、泰国、越南的居多,材质坚固耐用,但船身重,舟行时阻力自然大;从民国以后到20世纪末近100年间为第二阶段,用料主要是松木,船身已减轻,船速有所提高。第三阶段是近十多年来,船板用料已是杉木。杉木不及松木耐力,但重量轻,成舟吃水浅,舟速快。
龙舟制作工具,在两百年的龙舟制造史中,经历了手工制作和机械化制作两个时期。手工时期,开板、刨料等重体力工序,只能靠人的双手,劳累繁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体力繁重的工序已为电动器具所代劳了;以前用料尺寸,全凭师傅经验和记忆,这其中有一原因是手艺不外传。到上世纪90年代,新型的龙舟厂,如东向村的龙舟厂,从设计到数据库,已使用电脑。除此之外龙舟制作工具还有:用作加工木头的“锛”,凿钉口的“凿”,使材料光滑的“刨”,加工木料用的“锯”,打孔用的“钻”和打线用的“墨斗”。

一条龙舟制成后,还需配备必要的用具。比如说,龙头:放在龙舟最前端,是一种象征性标志。木桡:划手用的工具;龙艄:掌握龙舟方向的舵手;龙船鼓:放在龙舟中间,用作指挥和掌握节奏;双铜锣:与龙船鼓配合使用;龙棍:挑头用于指挥;龙旗:代表船的精神和象征,也代表本姓氏身份、代表队符号。陪伴齐全之后,还要举行下水仪式——择好日子,烧香拜祖,把青草放在龙头口中,“跳庆”双脚在冚板一踏,划手鸣锣鼓,高呼号子,举桡齐划。举行了这些必要仪式后,一条新龙舟就可以使用了。

WuZM(2014-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