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色彩的“牛经纪”

家乡区县: 东莞市

“横沥牛墟”以耕牛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声名远播,至今已有40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广东省三大牛只交易市场之一。伴随牛行的发展,横沥也集结了一批能熟练评估牛只价值、熟悉牛生意秘诀的“牛经纪”。 据介绍,一头牛多重、年纪多大,牛经纪一眼看去说得清清楚楚,以此判断牛的价值。记者在横沥牛行采访时也没看到任何秤和地磅,不免觉得有些奇怪,牛经纪是如何判断牛价值的呢?据牛行朱行长介绍,牛不同于猪羊,一头500公斤的大牛可能喝的水、吃的食物都有100公斤,如果过秤的话很难准确,所以几百年来,都是靠牛经纪来目测评估牛的重量,目测的依据不是看牛的肚子大小,而是看前腿、后腿和头五个部分判断。牛经纪一眼看去,一头牛多重、年纪多大全说得清清楚楚。据说最好的牛经纪误差不超过0.75公斤。要学看牛的重量最少得3年才能出师。

据张扬锦老汉回忆,横沥牛墟从他记事起,就很旺了,那时每逢农历的三、六、九日,村民们大清早牵牛赶羊从乡路上,络绎不绝地赶来;墟场中则是买卖人群熙熙攘攘、喧声鼎沸;牛中(牛经纪)穿梭不息,从中调停交易;小吃杂耍各色小贩喧嚷叫卖,那时墟市里市井男女,乡绅牛贩各色人等,说话都带着调子与板眼,买卖之间,有着人生大事般的或得意或不舍……

牛墟的交易过程十分有趣,一头牛被看中后,须经过摸寿、试步、考车及试犁四项考核,以测知牛的健康、性情及勤劳程度,再经过牛经纪和农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双方满意后才会成交,过程高潮迭起,极富乡土气息。完成买卖的牛只,墟长在牛角盖上戳记,并发给牛票,作为买卖证明,据说如此一来可杜绝私下交易,严防盗窃牛只的事情发生。因此,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后一旦成交,这些牛身上就会被注明买家的姓名和编号。而每成交一头牛,牛经纪可以提取10元钱的酬金。

功夫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他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大概是1993年的时候,横沥牛行的两名“牛中人”因互不服气,打赌看一头牛,并当场宰杀,结果赢的那名“牛中人”目测和实际只差一斤半,不仅赌赢上酒楼吃了一顿,还声名鹊起。 做了60多年“牛中人” 的横沥石涌村罗惠文老人告诉我们,横沥牛墟过去最旺时,有百来个牛经纪在这里帮人买卖牛只。今年已79高龄的罗惠文十六岁跟着父亲学做牛经纪,六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变成了满脸的沧桑,身子骨却依然硬朗。面对着记者,他家珍般地数着,两道峰眉时不时地跳动。他说:“几百年来,我们这一带的牛经纪不惜风里来雨里去,最远的竟然到了千里之遥的山东省、安徽省,为东莞、惠州不知提供了多少役用牛和肉牛,搭起了供需两方的交易桥梁,也促成了我们横沥这个广东省最大的牛市场。当时他们却对附近每一个圩场乃至附近几个省一些主要圩场的圩日了如指掌,对各个圩场的牛需求、价格烂熟于心”。

据他介绍,当时在农业社会,乡间牲口交易,买卖双方并不见面,须经过中间人撮合。因为乡间牲口交易,多是牛、骡、马、驴,其中又以牛最多,所以,这中间撮合的人便被称为“牛经纪”。在旧社会,牛经纪大都有点势力,如果不经过牛经纪买卖牲口,那可是件不得了的大事!有句俗话说得好,叫:“两角钱卖头小猪拴在门口,它里拱外撅”!说得就是当时的牛经纪!一旦有人私下交易牲口,牛经纪们发起狠来,串通一气两头捣鬼,在买卖双方跟前恫吓威胁,想法子拆散生意,令人闻之色变,不寒而栗。庄户人本份老实,那经得起这番折腾?大都选择息事宁人。所以,庄户人买卖牲口要先找牛经纪,宁可多花两个钱,也不愿惹这麻烦,徒生事非,增添烦恼。卖牛的把牛牵到牲口市后,先找相熟的牛经纪,告诉他卖牲口的底价。而买牲口的这位大都事先在牛市上转上几圈,相中牛后,也找到相熟的牛经纪,把相中的牛和愿出的价钱告诉牛经纪,也有图省事,直接委托牛经纪给相看牛的。于是,两个牛经纪碰头后,蹲在一旁讨价还价。讨价还价是在暗地里进行的,这里头暗藏玄机,大有奥妙,不许买卖双方知晓。为了讨价还价方便,不论冬夏寒暑,牛经纪们都穿一长袖大褂,讨价还价时不当面计价还价,靠在袖子里面摸指头,摸好价后成交,买卖双方实则不知最终的底价。牛经纪就靠赚取这中间丰厚的差价生存,俗称“割牛耳朵”!
朱行长告诉我们,罗惠文老人当时附近可闻名了。村子里这家要买牛了,找他参谋指导;那家要卖牛了,找他撮合价格;甚至哪家牛有病了,都找他去讨单方…… 我们与罗惠文老人只谈了一会儿,他实在太忙了,刚放下话儿,就有人来拉他去看牛了。

横沥仅有17名“牛经纪”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日渐退出横沥。目前,传统的牛墟已被牛行所替代,牛交易也从过去的耕牛为主转变为以菜牛为主。以牛代耕的场景已渐渐为都市人所淡忘,所以,从事“牛经纪”这一职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现在横沥牛行共有17名“牛中人”,都是自愿报名,通过考试选拔的,并持证上岗。
做了60多年“牛经纪”的罗惠明老汉告诉记者,牛经纪的技艺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家族事业,如果儿子不愿继承,可以传给女婿或家族中的其他男成员,但如果家族中无人可传,那么牛经纪的一身功夫就会失传。同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牛经纪”,至少得学上个三、五年,出师艰难,人数也逐渐减少了。“我的儿子们都不怎么愿意继承这一职业,感觉非常遗憾。还是张老汉好,他的女婿陈明继承了他的技艺,现在岳父女婿齐上阵,每到圩日两人就穿梭在牛行里面,为广大牛商进行买卖交易。”

据了解,为了提倡牛经纪这行业,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身这行业。政府在认真摸底、考察的基础上,近期将为首批的牛经纪颁发证书,也将提高牛经纪的收入,增加牛经纪的知名度,以提倡和发扬“牛经纪”这个行业。

影像笔记

现在耕牛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横沥牛行的牛交易和交易的中间人——“牛经纪”也越来越少。但是,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易的场所,一个简单的职业,它们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品牌,成为一种商业文化的象征。 历经几百年的藏书风雨,古老的商业文明已深深印上了时代的烙印,“牛经济”这个行当如今也许风光不再,但其作为一种商业文化依旧具备传承的意义。横沥 “牛经纪”不会没落。

横沥牛经纪

牛市交易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牛经纪,买卖双方的经纪人,俗称“牛中人”。“横沥牛墟”以耕牛交易量大、经营时间长而声名远播,至今已有40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广东省三大牛只交易市场之一。伴随牛行的发展,横沥也集结了一批能熟练评估牛只价值、熟悉牛生意秘诀的“牛经纪”。但由于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原因,目前牛行内只剩下17名“牛经纪”。为了对“牛经纪”这一独特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横沥镇拟将“牛经纪”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C琪(2014-10-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