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沙鱼丸是地道的东莞水乡菜。鱼丸是东莞的传统美食,尤其以高埗镇冼沙村的鱼丸最为出名,也就是洗沙鱼丸。洗沙鱼丸所取的鱼必须是新鲜的鲮鱼,而且鱼塘中不能养鸭鹅,以保持的鱼肉味道的纯净。而且洗沙鱼丸在东莞的各种美食中,可谓最费时费力的菜之一。把鲮鱼剃骨取肉之后,要用两根铁棒反复敲打6个小时以上,让鱼肉中的胶质,也就是蛋白质出来,然后再攒成鱼丸,这样做起来的鱼丸胶质多、韧性足,扔在地上可以像乒乓球那样一弹数尺高,吃起来也相当有咬头。冼沙鱼丸入口确实非常有咬头,而且味道鲜美。特地拿了一个鱼丸往地下抛去,真的弹起一人多高,果然名不虚传。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食神》中,有一个拿肉丸当乒乓球打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这是在证明肉丸的弹性好。鱼丸是东莞的传统美食,其中,尤以高埗镇冼沙村的最为出名,也就是冼沙鱼丸。刚出锅的冼沙鱼丸韧性好、嚼劲十足,弹性堪比影片中的肉丸。
冼沙村的冯耀昆一家做鱼丸已经有20多年了,每天天还不亮,从冯耀昆家飘出的鱼香就开始萦绕在村子的上空。
每逢婚宴喜事,无论是在酒楼里包办婚宴,还是在自己家里摆桌贺宴,总能看到冼沙鱼丸的身影。如果在结婚喜事中缺少了这道菜,人们总会觉得不够圆满。其实,冼沙鱼丸也正是从婚宴桌上开始声名鹊起的。欢声笑语的婚宴上,觥筹交错间,一对对新人便在这圆圆鱼丸的祝福中步入幸福。
冯耀昆说,冼沙鱼丸之所以出名,得益于它严谨的制作工序,在东莞各种美食中,可谓是最费时费力的菜肴之一。做冼沙鱼丸必须选用四指宽、一掌长的新鲜鲮鱼,削了头、起了骨、碎成末,还要把鱼胶摔出来;且鱼塘中不能养鸭鹅,以保持鱼肉味道的纯正;在取肉时,要先把鱼鳞刮掉,从尾部起刀到头部,一刀切过来;刀要快,用力要均匀,用腕力来剖。这样才能将最好最漂亮的肉取出来,做最好的鱼丸。在这些工序中,最复杂的莫过于反复摔打鱼肉。
鱼丸要当天做当天吃口感才最好,时间长了就不保鲜。所以,机器大规模生产并不适用于冼沙鱼丸。冯耀昆介绍,冼沙鱼丸也曾尝试产业化发展,但因产品保鲜、生产技术等方面处理不当,最终以失败告终。
最让冯耀昆担心的,是原材料的缺失。随着周边工厂越来越多,养鱼的人少了,而由于鲮鱼利润低,养鲮鱼的人更是一年少于一年,作为鱼丸原材料的鲮鱼也逐渐供不应求。对此,冯耀昆显得有些焦虑,他说这些年,他们做鱼丸的材料都是从增城专门收购的。
如今的冼沙村,曾经红火一时的鱼丸作坊仅剩下了13家,他们也与冯耀昆一样,都面临着前景的困惑。
我觉得政府应该帮助特色传人给予一定帮助,将一些地方特色的工艺进行保护和发扬,不要只是一味发展经济,而忘了保护中华特色,令传统手艺失传于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