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家乡区县: 东莞市

曲艺之乡” 普遍认为,粤剧于明朝中叶开始萌芽,孕育于本地班。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在佛山、广州,本地班已建立了琼花会馆这一行业组织。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广东化了的江西弋阳腔、江浙昆腔演唱梆黄为主体的剧种,这一剧种实际上是弋阳腔和昆腔与广东本地流行的南音、龙舟、木鱼、粤讴、咸水歌等民间曲调以及广东器乐乐曲结合而成。直至清末民初,逐渐演变为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乐,以广州话演唱,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地方戏剧——粤剧。粤剧有别于外省戏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属于中国写意派戏剧范畴,又具有轻快流畅、新款善变的个性,享有“南国红豆”的美誉。
古今往来,麻涌人对粤剧曲艺情有独钟。人们不仅喜爱听,还会弹唱编演。麻涌有着浓厚的粤剧曲艺氛围,以前麻涌的凉棚挂满乐器,老老嫩嫩都经常玩,村民们自娱自学,非常流行。受其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活在古老而朴素的水乡,出门见水,举步登船,陆路交通难以连接。人们以水田耕作为主,随潮涨潮落安排作息。每当农闲和潮涨时候,乡民喜欢三五成群聚于树荫下或凉棚、祠堂里,谈天说地,说书弹唱。使有天分的曲艺爱好者越来越多,兴起时自家出钱或众人集资派人往省城买回部分乐器与服饰,逐渐形成自娱自乐的民间组织。之后,有的外出拜师学艺,有的请师教习基本功,使各村的曲艺队伍迅速扩展,艺术水平逐步提高,成就了一方特色。

Yunkwish(2014-10-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