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由59人牵动着一条长达一百多米的大绳,三名青壮年在前头牵引绳头,腰扎小绳连着大绳,头戴竹笠,手握点火的香把,左右开弓,对面互举,背向前进。蜈蚣队伍所到之处,炮声雷鸣。一百多米长的香火点点成线,有曲有直,有圆有方,景象壮观,酷似真蜈蚣在蠕动……
湛江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4个项目日前揭晓,源于明代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雷州市乌石镇蜈蚣舞名列其中。农历正月十五,雷州举行元宵民俗文化大巡游,乌石蜈蚣舞也将精彩“露脸”,环城“爬街”。
雷州乌石蜈蚣舞是雷州市乌石港先民创造的一种祛邪消灾、祈盼安康与丰收的民间民俗舞蹈活动。该舞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乌石港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成港于明朝洪武年间。在古代,乌石港风灾潮患频仍,民不聊生。传说古时乌石港曾遭瘟疫而萧条,时逢中秋,好事者相约为民共驱瘟魔。为表同心,各以船缆系腰相互连成长队,入夜时手执香火进港驱邪。夜色朦胧中,队伍边舞边蛇形前进,队形宛如蜈蚣爬行,神态惟妙惟肖,故称“蜈蚣舞”。此后,瘟疫消除,港区恢复繁荣,因而该舞也就成了港民消灾祈福的仪式而流传至今。民国《海康县续志·地理·民俗》记载:“仲秋日夜……又有箫鼓聒耳,群童队行,手持香火楦饰,龙狮首尾,跳舞通街,曰‘舞蜈蚣者’,此农民相沿之习也。”
乌石港是疍家聚居之地,蜈蚣舞反映了疍家文化的结晶,是农耕、海洋文化融合的产物,对研究疍家文化及海上丝绸之路有重大价值。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之夜,乌石港区群众都要举办传统的蜈蚣舞活动,以驱除邪气祈求平安。近几年来,雷州乌石蜈蚣舞已从当地逐步走向社会舞台,成为世人喜爱的特色舞蹈。2005年9月参加湛江市首届红土文化节,荣获二等奖;2007年10月,参加“中国雷祖文化节暨雷州国际美食节”,荣获一等奖、贡献奖;2008年2月,参加雷州市2008年元宵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荣获金奖、组织奖。
链接
蜈蚣舞是雷州市乌石港先民创造的一种祛邪消灾、祈盼安康的民间民俗舞蹈,一般在每年中秋节期间进行表演。
该舞起源于明代,主要道具是一具用竹、藤、布、丝绸等制成的蜈蚣模型,身着色彩和装饰镜片,里面悬吊特制的灯烛。整个舞队总计百数十人,蜈蚣舞讲求高度的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这与历史上出海捕鱼风险大,渔船上必须集体拔网和分工协作,因此表现了民间古朴的生产劳动分工理论。
新浪微博网址:http://weibo.com/u/3305317892
梧桐子网址: http://www.wutongzi.com/uc/85725590.htmll
新浪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u/3305317892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huangxiaoyu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