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矮仔肠

家乡区县: 东莞市

高埗矮仔肠始创于清朝末年,由当地朱磡村村民吕佳所创,绵延至今已是四代相传,约有100多年历史。高埗矮仔肠物如其名,其外型“短而粗”,风味独特,色彩鲜丽,并有爽脆、香醇、咸味均匀、美味可口等特点,是东莞乃至广东腊肠中的上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相传清末年间的高埗,百姓普遍生活艰苦,日常的饮食多缺乏“油水”,为解决这一困境,多数百姓在选购猪肉时,爱肥嫌瘦,提取肥肉中的油份,存起留作后用。在此背景下,当时的猪肉买卖市场,普遍存在“肥肉紧俏,瘦肉滞销”的现象。为避免亏损,猪肉档兼做腊味生意成为了当时行内的一个普遍副业,把滞销的瘦肉制作成腊肠、腊肉,一来解决了“肥肉紧俏,瘦肉滞销”的问题,也提升了猪肉买卖的附加值,为猪肉档主打开新的市场。
制作高埗矮仔肠要将一定比例的肥肉、瘦肉等切碎、稍剁后加配料,灌入肠衣中,悬挂暴晒,去掉水份而成干制品。一般工序有:选料、混料、灌肠、打针眼、绑节、吊晾、烘晒等七个步骤。优良的高埗矮仔肠具有“色、形、味”独特三大特点,凝聚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水平和艺术欣赏价值。
近百年来,高埗矮仔肠被广发推广,远销国内外,享誉各地,一度成了东莞腊肠的代名词。值得一提的是,被后人称为“矮仔公”的吕佳,把制作矮仔肠的技艺代代相传。如今,“矮仔公”吕佳的第三代吕辉和第四代传承人吕衬婵,成立了食品公司主营矮仔肠,坚持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以现代商业经营手法进行推广,使得高埗矮仔肠得以发扬光大

黄C琪(2014-10-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