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特色

家乡区县: 梅州市五华县

五华县位于韩江上游,东南毗邻丰顺、揭西和陆丰,西南跟河源、紫金接壤,西北连接龙川,东北接兴宁。所以五华话也受周边地区的同化,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特点。

我们先了解一下五华话的基本语系,在这一块采用了梅县话做为比较对象。主要是因为:(1)梅县是客家先民入粤定居较早的地区,并始终维持着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州府之一。(2)梅县所在的嘉应州,一直是粤东地区重要的州府之一。(3)近代的几百年间,许多地方的客家人是从梅县一带居民迁移出去的。所以梅县始终维持着近代客家主要聚散地和祖居地的地位。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标准语”,是不少外地客家人维持自己语言或效仿的对象。此比较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可对比性。

五华话有自己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五华熟语对此也有充分的展示,从这点看,五华熟语有非常重要的语料价值。

在五华话中,表示动作已完成的动态组词“了”不是用梅县话中的“撇”,而是用“哩”,或“阿哩”。五华的熟语展示了这一点,例如:

讲得三国豆腐做哩一瓁:比喻只顾着聊天而耽误要做的事情。

正月十五贴门神――迟哩半只月:指做事情迟迟动手。

在普通话中,形容词的比较句的句式,普通话是“甲+比+乙+形容词”。五华话则是“甲+形容词+过+乙”。

例如:

普通话:我比他高

五华话:我比佢(他)过高/我高过佢(他)

五华话的熟语展示了这个特点,例如:

一分钱大过铜锣:形容为人过于吝啬。

胡椒细细辣过姜:细,笑。比喻年龄小,本领大。

人情薄过纸:人情比纸薄。

人情紧过债:做人情比还债还要紧。

衰过贴地:倒霉透了。

五华话得词缀也比较有特色。前缀有“阿”、“老”。“阿”在称谓别人得时候用得比较普遍。而“老”除了在姓氏前用于略带尊称得称呼上,还可以用在平辈或者晚辈前面,例如“老公”、“老弟”“老妹”等。

中缀有“打”,多位于两个相同得数目或量词之间,构成“A打A”,表示数量大。例如:千打千、万打万、斤打斤、吨打吨、丈打丈、亩打亩、阵打阵、年打年。还有另一种“A打AB”的结构,例如:老打老实、笔打笔直,它们都有表示程度深化。强化的意义。

后缀有“头”、“子”、“公”、“牯”、“嫲”。“头”常用于无生物和时间名词之后,如:肩头、上昼头。“公”、“牯”、“嫲”本是实词,都指动物性别,在五华话中用的是虚化用法。都指同类中的粗壮者,例如“刀嫲”相对的是“刀仔”。还用于身体部位和器具,例如“舌嫲”、“鼻公”和“笠嫲”。用于

小动物,不指性别,例如“猫公”、“虱嫲”。另外“嫲”还用于女性的词中,表示一种贬义,例如

老举嫲(妓女);而用于女孩子的名词后面表示一种“亲热”(应该反语修辞),例:阿英嫲、娇嫲。“牯”字的用法也是类似,用于男性的词中,表示一种贬义,例如:贼牯,而用于男孩子的名词后面,表亲热,例如:阿张牯、强牯。

我的网页能力秀:http://wm23.cn/wongkakui520

我的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13226006.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42549812

刘纳尔多(2014-10-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