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网站话家乡栏目热门话题:记录中国历史名人及历史故事,各地历史名人故事及历史事件、成语典故、科学文化成就等。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ldquo ...
元稹纪念馆位于凤凰山半山腰,面对达城,背靠大山。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仿唐风格,配以2000平方米的广场和青石石梯、浮雕护栏,整个纪念馆简洁而大气,令人耳目一新。元稹纪念馆 进入元稹纪念馆,首 ...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 ...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32 ...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 ...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 ...
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在《莺莺传》里,元稹开篇这样写道:&ldquo ...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张生与崔莺莺私会西厢 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崔莺莺 ...
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 ...
白居易与元稹是齐名的唐代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他们并称为“元白”。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 ...
《唐音审体》卷一五:“要之,元白绝唱,乐府歌行第一;长韵律诗次之;七言四韵又其次也。” 《旧唐书·白居易传》曰:“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 ...
李肇在《唐国史补》里曾说:“元和以后,诗章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 李戡说:“尝痛自元和以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人雅士,多为其所破坏。流于 ...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 ...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喻,和《长恨 ...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 ...
唐文宗大和三年九月(829年),元稹入朝为尚书省左丞。身居要职,有了兴利除弊的条件,他又恢复了为谏官时之锐气,决心整顿政府官员,肃清吏治,将郎官中颇遭公众舆论指责的七人贬谪出京。然而因元稹素 ...
随着平淮西后的大赦和元稹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逐渐改变了他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的处境。元稹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已代理通州刺史,岁末,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 ...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途经蓝桥驿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人刘禹锡、柳宗元。抵京后,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元稹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 ...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子)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 ...
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 ...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元稹与白居易 为第一名,授左拾遗。[11] 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ldqu ...
贞元十八年冬(802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 ...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 ...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6]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 ...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1-2] 元稹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 ...
达州特色食品七星椒卤菜16年来始终保持纯手工工艺,无任何食品添加剂,其口味独特,麻辣适度,回味无穷,七星椒卤菜已经由之前的卤菜门市转型成为四川省级的餐饮连锁企业。本产品根据传统 ...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nbs ...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 ...
原称北蒙,盘庚迁都后称商,商亡后称殷。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变宁为安,因其在淇水之北故名为安阳。三国时属魏郡。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安阳 ...
谈起丝绸织品,人们谈论最多的恐怕是苏杭二地。然而晋城潞绸历史上也曾美誉天下,称雄明、清两代。 晋城、长治两市古称“上党”,战国时便置“上党郡” ...
彰武县隶属于辽宁省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东连康平、法库两县,南接新民市,西隔绕阳河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相邻,北依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境呈枫叶形,东 ...
陵园坐落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先烈路的北面,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陵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932年“一·二 ...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位于越秀山西侧的象岗山上 , 是利用1983 年在象岗发现的第二代南越王赵昧的陵墓而建成的,也是广东省第一座古墓博物馆。馆内可分为三 ...
广东美术馆是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造型艺术博物馆,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国家文化事业机构。该馆位于广州二 ...
黄花岗墓园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 ...
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东风路,观音山南麓。是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革命 功绩而建。据记载,中山纪念堂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门。辛亥革命成功后 为督军衙门。1 ...
近日,邛崃“南宋石塔舍利发现研讨会”在四川邛崃高何镇石塔寺举行。来自国内的佛学佛教界、考古界、文化旅游界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高何石塔 ...
表面上很有个性的美女,譬如以自我为中心的林黛玉,譬如直爽率真,爱憎分明的晴雯,在贾府里呆不住的,呆不久的,呆不痛快的。表面上没有个性的美女,譬如温柔敦厚的薛宝钗,譬如通情达理的袭人,却在勾心 ...
衣食住行都是规矩 回到今天极有关注度的大明朝,成为普通老百姓一枚。那么,一件很痛苦的现实便是:规矩多。 如果仅看朱元璋开国时期创立的明朝社会体制,以及那个体制下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恐怕很难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