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网站话家乡栏目热门话题:记录中国历史名人及历史故事,各地历史名人故事及历史事件、成语典故、科学文化成就等。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 ...
古文化遗址 折叠 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京山县屈家岭村西100米,青木档河和青木河交汇的台地上。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为&ld ...
江陵,又名荆州城。今为荆州市和荆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江陵的 ...
小池镇因古代黄梅杨林湖水进入小江(现名东港)流入长江处有一龙池故而得名小池口。小江后来改名清江,取江水清澈之意。 南北朝时为驿站。公元501年梁武帝初下建业(南京)留丁贵妃在此生下昭明太子萧 ...
华容古道位于华容县,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古华容县城在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 ...
荆州公安孟家溪镇东两公里的桂花台,是明朝著名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家乡。三袁皆为万历朝进士。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都主张不受俗套约束,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然、真实、清新的文风,被称为& ...
浠川八景《浠川八景》的命名,源自宋代名人王禹偁。宋真宗时,王出知黄州。因慕蕲水风光优美,来邑视事,畅游名胜,题有咏《浠川八景》句。《湖北旧闻录》载:”时因太守题诗,景誉八属(三黄 ...
八岭山古墓群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山中古墓葬密集,现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其中 ...
铁女寺位于古城内江陵中学西侧一小巷深处,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据传该寺的修建与一段辛酸感人的传说有关。铁女寺现有山门、韦陀殿、大雄宝 ...
它是湖北省又一处重要的古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宝塔矗立于万里长江第一矶━荆江大堤观音矶头之上,系明朝第七代辽王朱宪火(节)藩封荆州时,于嘉靖 ...
东北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在中国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屏藩王畿,赐周召公姬奭以东北之地,是为燕国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 又作&l ...
历史价值 墓中随葬以九鼎八簋(guǐ,音轨)和编钟、编磐为主的礼乐器,遵守了周代诸侯的身份,反映出先秦社会严格的礼乐制度,以及人们对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十二律俱全的64件青铜双音编钟(不 ...
应山街道办事处位于广水市腹地,是广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前身是城关镇,素有“楚北重镇& ...
青铜冰鉴 这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通高61.5、边长62厘米 重170公斤。它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 ...
大尊缶 尊缶为古代盛酒器,通高124.5、口径48.4、足径69厘米,重327.5千克。这件大尊缶是目前所知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它不但拥 ...
浠水在夏商时属扬州地域,周为弦子国,后灭于楚,属楚之九江郡,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秦仍属九江郡。秦末至楚汉并立之际(约前207年),分九江郡,置衡山 ...
南充白塔嘉陵江大桥 折叠 南充白塔嘉陵江大桥是南充市建成区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东岸位于原南充鹤鸣山下,西岸位于原南充中渡口附近。于1975年7月建成通车。全长1000米,其中 ...
尊盘 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 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 ...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宝鸡市凤县。因凤县境内的嘉陵谷而得名。西南流经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穿大巴山,至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接纳白龙江,南流经四川省南充市到 ...
敖溪,旧名余庆司。素有“黔北花灯之乡,余庆文化之源”之美誉。镇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辖5村1社区,省道204线贯穿全镇,是余庆江北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党委、政府从 ...
曾侯乙编钟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13枚,战国时发展成61 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 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 ...
余庆长官司衙署遗址考释 余庆长官司由来已久,自唐朝乾符三年(876年)始设,经宋、元、明,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止,历时四个朝代计725年之久。唐宋到元属羁縻制度下的土知州,其间 ...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 ...
隐士,在我国古代历朝不乏其人。他们大多是宦海险恶,官场失意,为了全身远害,无奈而隐遁山林,以求得心理上的慰藉,这就是一般常说的“山隐”。 自明清以来,到余庆隐居的 ...
begin-->唐 乾符三年(公元876年) 山东毛氏,被分封为余庆校尉,世袭余庆土知州。毛巴,字仲庚,其先本姬姓,周文王第十七子,封于毛,遂以为姓。隶籍山东,宦游江南,遂家凤翔。 ...
敖溪多山,山都有很多的传奇故事。 敖溪城东,群山起伏,奇峰林立。群峰中有个大山,山势陡峭,巍巍矗立,大有吞云吐雾之势,叫“笔架 ...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无墓道,南北向,墓坑南北长 ...
敖溪,本名余庆,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唐乾符3年(876),南诏攻战播州之事平定,朝廷为了奖赏有功人员,委任山东籍毛氏毛马这余庆土州。明洪武十七年改余庆州为余庆长官司,即余庆土司,属播州 ...
三国两晋到隋朝 三国两晋时期,滁河称为“涂(chu)水”,今滁州市区一带称为“涂中”。三国时,江淮为魏吴争战之地,境内置县多因战乱而废弛。曹魏 ...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肉食大致: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最喜爱的食品。尤 ...
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一、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 ...
蒙古族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l ...
犹如突厥语和满语一样,蒙古语中没有词首复辅音。古蒙古文的辅音音位可以概括如下: 蒙古文的辅音音位 清塞音 浊塞音 鼻音 擦音 半元音 边音颤音 唇音 b m v p (只出现在借词中) 舌尖 ...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等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语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蒙古 ...
早在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畜牧业生产有了相当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也使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 蒙古人家庭发展起来。成书于十三世纪前期的《蒙古秘史》中,对蒙古族的家庭情况多有记载,如阿 ...
夕阳不逊朝辉灿 在松烟有这样的队伍,她是仅有的两支省农民文化家园优秀队伍之一,她凭着队员们满腔热情、不逊年轻人的气势,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松烟群众的心。她的名字叫“余庆县他山夕阳红 ...
汴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汴绣源于“宋绣”,距今80 ...
武汉发展至今已有5000年,最早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的武汉还不叫武汉,而是被称为夏口。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就坐落于汉口江畔,最早就是作为三国时期吴国建立在龟山上的阅兵楼而存在于世。武汉 ...
向警予故居——修缮后现为民宅 江岸区三德里27号,省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住过的汉口三德里,于清末建成,沿用欧洲的两层联排式砖木结构,在单元平面划分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 ...
二十世纪初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湖北风起云涌,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结束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武昌首义。汉川县以江光国、腾亚纲、陈桂山、张伟等为骨干的一批辛亥志士,直接参加了武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