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网站话家乡栏目热门话题:记录中国历史名人及历史故事,各地历史名人故事及历史事件、成语典故、科学文化成就等。

  • 古村沙涨

         这是一个看上去普通,却与众不同的村庄。沙涨村坐落在溧阳市溧城镇北郊。村子不大,方圆约一公里,村里住着170多户、600多人口。绝大多数人家依 ...

  • 淳化阁帖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 ...

  • 瓦屋如云青作花

         “朝游北湖亭,遥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这是诗仙李白在唐天宝六年(公元7 ...

  • 马头琴的传说(下)

    赛马开始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扬起了皮鞭,纵马狂奔。到终点的时候,苏 和的小白马跑到最前面。王爷下令:‚叫骑白 马的上台来!‛等苏和走上看台,王爷一看, 跑第一名的原来是个 ...

  • 马头琴的传说(上)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 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 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 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 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 ...

  • 灵谷庙“灵谷公”

    简介 灵谷庙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东北部的灵谷村,庙址在村首。庙门西向,正对浅海湾,庙宇属民间神庙,正殿的供台主位是战神“灵谷公”,神坛两侧有真人大小彩塑,既非宗教先祖 ...

  • 中渡古镇

    中渡——千年古镇,鹿寨文明的发源地,建于孙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距今将近2000年历史。中渡镇总面积374平方公里,位于鹿寨县城西北26公里,它既是鹿寨融安永福三 ...

  • 古墓葬群和古建筑

    说到古墓,会让一些人毛骨悚然。然而,古墓最直接标显出一个地方的历史纵深。沉睡在古墓中的主人,既有达官贵人,也有耕田种地伐薪卖浆者流,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他们,曾见证过那一段社会历史,也 ...

  • 摩岩石刻与碑刻

    摩岩石刻与碑刻,是地域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记载了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变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民情,而且往往与文学、书法、工艺结合,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作为旅游观光 ...

  • 进如猛虎出山—连城拳

    连城拳福建省连城县的汉族传统拳术。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八五年),南田(连城县隔田村)黄氏千七郎公之妻张氏四娘,与本县巡检张绣是河南同乡,素为戚谊之交。巡检张绣任职届满,请张四娘的长子黄张生挑 ...

  • 鹿寨县建置沿革

    秦,属桂林郡地。汉,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地。三国,初沿袭汉制;吴甘露元年(265年)析始安地(属零陵郡)南部置常安县,境内分属潭中、始安、常安三县地。晋沿袭三国建制。南北朝,宋(420&mda ...

  • 珍贵的出土文物

    珍贵的文物,折射出历史的光波,佐证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鹿寨县出土的地下文物,也有不少珍品。1985年5月,一青年农民在中渡广弄挖铁矿时挖出了一面铜鼓。鼓面有太阳纹12芒,面沿逆时针 ...

  • 郑姓源地

    郑姓为中文 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 ...

  • 地下宝贝

    日前,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在黄冕乡山脚村三里屯老码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进行的勘探性发掘工作取得一定成果:考古队员在这里新发掘出土宋至清代各类陶瓷片200余件、石器2件 ...

  • 鹿寨县历一

    鹿寨县历史悠久,辖区辽阔,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好一幅"锦绣河山胜景图"。早在三国时代末东吴孙浩甘露元年,也就是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便在今县境的中 ...

  • 鹿寨县历史二

    距鹿寨镇巴敢村南不远,有座巴敢山。山下一条清溪缓缓流淌,四周是绿色的水田和坡地。山上有一个并不奇特的岩洞,离地面只有5米,洞口高约7米,宽约5米,进深约12米。就是这么个不显眼的地方,掩藏着 ...

  • 鹿寨县历史三

    说到古墓,会让一些人毛骨悚然。然而,古墓最直接标显出一个地方的历史纵深。沉睡在古墓中的主人,既有达官贵人,也有耕田种地伐薪卖浆者流,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他们,曾见证过那一段社会历史,也 ...

  • 鹿寨历史四

    历史是位历练沧桑的老人,他馈赠给子孙后代许许多多灿烂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可惜,久经历代战火的劫难、自然灾害的摧残,还有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许多宝贵的 ...

  • 鹿寨历史五

    鹿寨县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台在四排乡三排村。据戏台碑记,此台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又据《重修甘圣碑记》:“重修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戏台设计古雅,为六 ...

  • 鹿寨历史六

    摩岩石刻与碑刻,是地域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记载了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变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民情,而且往往与文学、书法、工艺结合,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作为旅游观光 ...

  • 清代望族石墓群

    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大型石墓22座,清理发掘11座,从已发掘的情况来看,墓葬结构、规模及出土实物,对研究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官僚制度,乃至当时社会葬俗文化,特别是其书法绘画和石雕石刻等 ...

  • 鹿寨历史七

    铜盆山摩岩石刻,位于中渡镇洛江河畔的旧县村旁。为明朝万历二年(公元157年)刻立。明代广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自景泰元年(1450年)开始,历时120余年。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爆发了古 ...

  • 鹿寨历史八

    鹿寨县历史悠久,辖区辽阔,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好一幅"锦绣河山胜景图"。早在三国时代末东吴孙浩甘露元年,也就是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年),便在今县境的中 ...

  • 鹿寨历史九

    鹿寨县境有人类社会的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出土文物确定有人类居住的最早时代是西汉时期,而且还处于青铜器时代,因为于1985年在中渡镇的石灰窑挖铁矿时挖出一面铜鼓。铜鼓为我国先秦时代岭南百越族特 ...

  • 鹿寨历史九

    鹿寨县境有人类社会的历史应该说相当悠久,出土文物确定有人类居住的最早时代是西汉时期,而且还处于青铜器时代,因为于1985年在中渡镇的石灰窑挖铁矿时挖出一面铜鼓。铜鼓为我国先秦时代岭南百越族特 ...

  • 鹿寨历史十

    属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耕地以微酸性居多。全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貌似南北缺口的浅碟形。东部、东北部各为土岭山地,地势高,山脉连绵;中部、南部和 ...

  • 鹿寨历史十一

    鹿寨古代的教育,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主要有私立、官办、社会办三种形式。私立如习称的私塾、书院等,又有三种:一是个人请教师教授自家子弟、亲戚子弟,多为有钱人家创办。清末民初鹿寨镇、寨沙镇、中渡 ...

  • 鹿寨历史十二

    封建时代的文化,主要有庙会、唱山歌、舞龙狮、吹琐呐、打武、斗鸡、斗蟋蟀、饮酒猜拳、打陀螺、打麻将、彩调之类,主要在相应的节日或喜事中举行;此外就是文人们吟诗作对,还有琴棋书画之类,但风气不盛 ...

  • 鹿寨历史十三

    境内主要有天主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于清光绪年间由法国人传入县境,最初是由一位在永福县入教的雒容县人在雒容镇设立教堂并传教。此后,中渡县、鹿寨镇、江口街都先后开设教堂。伊斯兰教是回族群众带入的 ...

  • 鹿寨历史十四

    张亚卿:雒容人,宋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龙文光:雒容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夏有定:社湾村人,雒容籍,明嘉靖四年(1525年)进士。李蓁:雒容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

  • 鹿寨历史十五

    民国以前,主要作物有水稻、旱禾、芋头,稻禾一年一造,还没有两造。耕田地用牛,灌溉用水车、也用戽斗。其他作物有小米、大小麦、荞麦、高梁、黄豆、芝麻、白菜、青菜、苋菜、苦马菜、葱、蒜、韭菜、黄瓜 ...

  • 鹿寨历史十六

    牛摆堡改名为鹿寨堡,有史书可考,始见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但为什么以鹿寨作为这个地方的名称呢?就其缘故,有三种说法:其一,说是缘主山而更名。认为,“圩南五里之平原上,一 ...

  • 鹿寨历史十七

    民国《雒容县志》记载:雒容故城在今县(今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老街)东北洛清乡【金志】。旧县在宋南渡后迁于洛清乡,今徙上罗乡之嘉禄村【南宋故县本在县西北白龙岩下】,明天顺末(洛清乡县址)毁于贼, ...

  • 鹿寨简介

    汉为潭中、始安县地。晋置常安县,南朝改梁化县,隋改风景风景名纯化县,后置兴安县。唐置洛容县,改兴安为理定县,纯化为慕化县。宋、明废慕化、理定并入洛容县。清改洛容县为雒容县,光绪中置中渡厅。民 ...

  • 鹿寨简介二

    鹿寨县地处低纬,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受季风环流影响较明显。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38℃,冬季最低气温0℃。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约1500毫米,且集中在4&m ...

  • 鹿寨简介三

    1980年《鹿寨县农业区划报告》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503.94万亩。1981年后,全县对土地利用有一些变化,主要是对荒地进一步利用,据1989年统计共127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万亩,人工造 ...

  • 鹿寨简介四

    境内有大小河流64条,其中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0风景风景条。主要河流有洛清江、石榴河和古尝河。洛清江由洛江和清江汇合而得名。洛江发源于永福县三皇乡,于江头村潜入地下,伏流于中渡镇香 ...

  • 鹿寨简介五

    鹿寨县宜林面积辽阔,有林面积已达近300万风景风景亩,森林履盖率约50%,境内有自治区辖黄冕林场和三门江林场、县属鹿寨林场,营林总面积达40多万亩。主要林种的松、杉、速生尾叶桉等用材林种和水 ...

  • 鹿寨简介六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丁口924人。民国时期,鹿寨县境内人口发行政中心行政中心展较快。解放后,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保健卫生事业不断改善,加之受“多子 ...

  • 沈河区历史

    沈河区历史     很早以前,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镇。   公元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