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网站话家乡之家乡区县人物栏目,记录家乡知名人士、老师、同学和亲人,传播家乡人民的信息。

  • 奢香生平事件

    事件二:忍辱负重诉金殿,明辨是非化干戈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王朝派驻贵州的封疆大吏--都指挥使马晔,执大汉族主义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其摄贵州宣慰使职政绩卓著,忌恨不满; ...

  • 奢香生平

    事件一:审时度势劝诸酋,贡马献粮助一 奢香夫人剧照奢香袭职摄政后,正值明王朝揭开消灭故元梁王政权,统一云南之战的帷幕。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梁王巴匝刺瓦尔密以昆明为其 ...

  • 看阿甘正传有感

    生命就像空中那片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太空,或坠入深渊,阿甘的人生正是如此,虽然他是一个弱智儿,但他却拥有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心,他永远记得的是妈妈的叮嘱:“人生 ...

  • 梦里寻苏轼

         最喜东坡词,品东坡之词,如品烈酒,不似清照词之婉约,亦不似后主词之凄苦。子瞻之词,如大江东去,引人吊古伤今。是豪放的高歌,亦是如风的随意。 ...

  • 蒙古最后的王爷 奇忠义(八)

    一.奇忠义四言新诗:区域自治,党的主张;蒙古民族,喜气洋洋。各族一家,共建北疆;携手并肩,奋发图强。 六十内蒙,史册名垂; 奇忠义先生(左)[5]人民豪迈,草原壮美。黄河滔滔,青山巍巍;共度 ...

  • 蒙古最后的王爷 奇忠义(七)

    九、“文革”罹难1966年春,担任副盟长的奇忠义受盟委、行政公署委托,到杭锦旗沿黄河检查水利设施并主持召开杭锦旗、达拉特旗两旗的分水会议,研究上、下游的分水比例问题。 ...

  • 蒙古最后的王爷 奇忠义(六)

    七、选择光明奇忠义返回郡王旗时,仍然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绥远起义一波三折,国民党反动势力仍在大肆活动,并未放松对奇忠义的拉拢;中共伊盟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伊盟军区则在积极争取奇忠义弃暗投明。 ...

  • 蒙古最后的王爷 奇忠义(五)

    五、流离之路1948年,解放战争出现了战略性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国民党则是节节败退,江河日下。这时,伊克昭盟的乌审旗、鄂托克旗的广大地区已经解放。为 ...

  • 一张图告诉你我们曾经青春过

    每年当楼下的一片片栀子花开的时候,湿湿的空气中弥漫着那淡淡的清香。整个校园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除了那簇簇雪白,然而,这种静静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将要“离开”,离开这里,我们 ...

  • 蒙古最后的王爷 奇忠义(四)

    四、宦海风涛当时郡王旗已经形成了王爷府、东协理、西协理三足鼎立的局面。东、西协理各拥有1个保安团、2个保的势力范围,行政、民事、税收、征粮、征兵各行其是,只是表面上仍然尊祟王府的权威。奇忠义 ...

  • 蒙古最后的王爷 奇忠义(三)

    三、初涉政坛1940年春,根据仕官们的建议,图亲王安排13岁的奇忠义当了1个学期的小教员。次年,因其父身体不佳,又让奇忠义暂替其父的承启工作。仕官们向祖父的请示和祖父对仕官的指示,都由奇忠义 ...

  • 蒙古最后的王爷 奇忠义(二)

    3人物经历 一、家族与家世 奇忠义蒙名为“奇渥温·孛儿只斤·伊尔德尼博录特”,“奇渥温”是家族姓氏,“孛儿只斤”是氏族名称,“伊尔德尼博录特”是本人名字。汉名取家族姓氏“奇渥温”的谐音 ...

  • 蒙古的最后一个王爷 奇忠义(一)

    奇忠义(1927-2007),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人。蒙古族。蒙名奇渥温·孛儿只斤·伊尔德尼博录特,中国最后一位蒙古王爷,1927年8月28日出生于鄂尔多斯中部阿拉腾 ...

  • 不要停,一直走

    人生在世,成功靠自己去拼,事业靠自己去闯。 三十岁前的年轻人,有的是时间的本钱,只要有勇气,一切挫折、失意、磨难,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不要怕,不须怕,一条路不通再试另一条,只要不放弃,终究会走 ...

  • 原来上官婉儿在这儿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朝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巾帼首相第一人,继承了祖父的全部才华,擅长诗文, ...

  • 我的爷爷

    我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和所有人一样,又无耶的笑声,有童真,有一位让人崇敬又和蔼的爷爷,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总是笑着的,听家里人讲,他年轻时候是村里的大队长,没有一个人敢对他不敬,他打过大 ...

  • 永远包容的父爱

    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慢慢走出我的视野,感觉是那样的沧桑,是那样的无力,那样的无助,他不是别人——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老实为人忠厚的老头,喜欢说说笑笑,一双深邃的眼 ...

  • 妹妹

     白发黄连源头可爱奶奶哎姐姐大吃姐姐爱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处处需要爱,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让爱走进心灵,让我们一同聆听那爱的旋律,一起分享那份爱所带来的感动与快乐吧! 爱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

  • 蝶一样的生命

    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世间嘈杂的乐音;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个喧嚣芜杂的世界。人们费尽了心血,花费了无数的金钱与精神,去试图创造完美。然而,经历了生命的嘈杂与浮华,渐渐趋于宁静与从容的时候, ...

  • 珍惜就从现在开始

    淡忘,在不知不觉中无声的进行着。夏天来了,我淡忘了春天的的泥泞。秋天来了,我淡忘了夏天的炎热。冬天来了,我淡忘了秋天的凉爽。春天来了,我淡忘了冬天的严寒。 【最真实的微笑】 我曾经和我铁子漫 ...

  • 谁也无法阻止我对你的崇拜

    一、人类最杰出的军事家 若谈军事,世界史上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就算孙子、吴子、成吉思汗也只能为其提鞋。 若谈军事,他的的确确是我军的军神和大救星。没有他,1604员元帅、大将、上将、中将、 ...

  • 爱上尼克胡哲

    再一次,在驾考中心交上了补考费,再一次失去了信心。可当我不知所以时,总是有人,总是有人,鼓励我。将强的我似乎认为这都不是事,但是毕竟又都交了这么多钱了,结果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 ...

  • 好人陈贤妹:点滴善举 大爱无声

    2011年10月13日,2岁小女孩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由清远阳山籍拾荒阿婆 陈贤妹施以援手,将小悦悦转移到路边并找到其父 ...

  • 上蔡伟大人物三

    方进父勤奋好学,曾为汝南郡文学。方进十二三岁时,丧父失学,在太守府中做小吏,因生性迟顿,办事不力,常常遭到掾史辱骂,方进自感忧伤,就向蔡父问自己适宜从事什么职业。蔡父对他的形貌非常惊奇,对 ...

  • 享爱孤独的美

    总觉得黑夜过于沉寂,白天过于喧嚣。更多的时候,我喜欢静静地一个人独处,找一个临窗的角落,手捧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这是一种享爱......抛开了喧嚣的尘世,放下所有的纷繁,让往事在岁月中沉淀。 ...

  • 你真的很重要!

    匆匆忙忙钻进电梯,正想点击楼层号,一位臃肿的孕妇立即帮我捺了一下“9“,梯门在身后轻轻合上,稳稳的缓缓的上升了。 “谢谢!你怎么知道我住在9层?&rdqu ...

  • 伟大上蔡名人二

      桓宽 ,河南上蔡人。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会,辩论得失。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 ...

  • 胡韶良主席新作《复活》

    勤俭村口不知啥时立起了一块巨石,可把我怔住了。 透过车窗,正面看去,可见这块两米多高的风景石,被“种”在树坛里,其后是棵庇荫大树,给人一种“背靠大树&rd ...

  • 名人典故:李白与洛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701年生于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762年 ...

  • 此去经年,温暖如初

    公司楼下有一家书店。本是来面试那天就发现了的,想着若是应聘上了这家公司,以后若有闲暇便有了一个消遣时光的好去处。如今上班已将近一月,最近几天才开始去光顾这个书香洋溢的地方。 中午十二点下班, ...

  • 渑池名人典故:"明初理学之冠"--曹端

    曹端(1376-1434年),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他生活在明朝初期,是我国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 ...

  • 遇见

    他和她,本就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她是一条人鱼,作为他在大海进行潜水课题的回忆纪念。 五千九百米的深度,连触碰最微弱的光线都变得奢侈。表面平静湛蓝微微映射着阳光的大海,在经过五千七百八十二万帕 ...

  • 柴大纪:乾隆朝的台湾总兵

      台湾总兵柴大纪在公历1788年8月离开了人间,按照阴历计算,为清乾隆五十三年七月辛已。虽然他最终是被乾隆皇帝下令处斩的,但其中却与福康安大有干系。 柴大纪死的时候59岁。他一生 ...

  • 初冬微凉,素心暖暖

     初冬微寒,一杯清茶在手,暖暖的阳光,陪我倚在红尘一角,陪我赏析着书橱上零落的文字。淡淡的心情宛若飘浮在茶盏边沿的茉莉花,散发着悠悠清香。 曾经,将那么多的情感都赋予时光荏苒。曾经,用那么多 ...

  • 著名人物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34年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 ...

  • 人生散文随笔,最远不过是晚霞

    晨钟暮鼓的生活对我说来已成为一种习惯。藏经阁内,书架上那些发黄的竖排线装经书,所有的内容都在传达给我一种生活方式:要平静,要隐忍,要明心见性,心即是佛。把它们握在手里,我感到自己握住了一种宁 ...

  • 周口名人典故

    屋下架屋 屋下架屋,典出《世说新语·文学》,比喻毫无意义的重复。晋代的庾仲初作《扬州赋》,呈给庾亮看,因庾亮是他的同族,极力为其吹捧,说此赋可与《二京赋》、《三都赋》媲美。因而 ...

  • 习惯之后

     居里夫人在研究放射性物质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承受失败已经成为她的习惯。习惯之后,她和黑夜,灯光成为了日夜相伴的良友,失败已成为她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同伴,她微笑的回应着失败,最后在与失败 ...

  • 阴晴圆缺,不悲不喜

    我有时候会不信佛教说的前世因果,宿命轮回。我拥有的,只有这一世。所以会认为约定所谓的下辈子,不过是托辞罢了。一个人幸福与否,是不能依赖任何人的,因为感觉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幸福与否心态是关键。 ...

  • 商丘的历史名人

    炎帝即是传说中的神农氏,又名朱襄氏,为伏羲之后裔,三皇之一。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陈为都(古陈之朱襄氏邑即今商丘市柘城的县)。炎帝发明了五弦琴和农耕,教人种植谷物;制定了历法,以太阳在 ...